人才流失严重成制约煤化工行业发展一大瓶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14





  近年来,伴随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同时,行业的发展对各种层次的化工人才需求较大。然而,中国化工报记者近期在走访多家内蒙古地区的大型煤化工企业时发现,与煤化工产业火热发展局面不符,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人员流失严重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各大现代煤化工企业普遍陷入了一边大力招聘一边流失人才的现象。在走访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时,在化工一线已有近十年从业经历的杜勇告诉记者:“一毕业就进入大国企,最初感到特别自豪和兴奋,就想在这个艰苦的地方干出一番成就。但是,时间久了,激情消退,身边的同事一茬一茬离开,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杜勇一脸无奈地说,“其实公司对每位员工都付出了很多,福利待遇都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但是员工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找对象难,厂区远离城镇,交通极其不便,业余生活单调等使人才流失率大大提高。”
 
  调研发现,该现象是内蒙古化工企业面临的普遍状况。亿利资源新杭能源有限公司人事部负责人钱小平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当年流失将近三分之一,主要是由于厂区地处偏远,而现在独生子女多,年轻人不容易吃苦耐劳,因此现在只能放宽条件招聘周边当地人,才能保持人员稳定。
 
  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晨介绍说,伊泰煤制油员工待遇和福利都比较好,还配备有免费员工公寓等基础生活设施,但是每年人员流失率仍在7%~8%。
 
  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治华表示,由于居住、教育、交通等条件不便,尽管公司在培训、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但依然有近10%左右的人员流失。
 
  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负责人巩发强告诉记者,尽管公司在非主营业务方面采取外包模式,国企背景使得福利待遇相对较高,但是依旧存在较高的人员流失率。
 
  综合来看,现代煤化工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和科技人才流失最为严重。这些人既有身居要职的中青年本科生、研究生,也有高级工程师或教授。主要向东南地区流失,也有不少人才往国外、外企公司、合资企业和有前景的私人企业、乡镇企业等多向流动。
 
  流失有五大原因
 
  对于严重的人员流失现象,同行的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秘书长付俊表示,煤化工企业遇到的用人难题,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一是缺乏内部人才选拔机制。了解发现,相比于从内部选拔,一些现代煤化工企业招聘人员更专注于在外部发现所需对象,却不用企业培训及晋升来回报已有员工,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尤其在地处偏远的内蒙古荒漠中的现代煤化工企业,让基层员工看不到未来的发展。
 
  二是很少跟员工讨论职业发展道路。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交流沟通使员工知道公司重视自己的想法,就容易留下来与公司共同发展,现在的基层员工基本都是九零后,想法多想法新,如果没有及时沟通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人才也容易流失。
 
  三是培训只侧重当前职位。员工培训是影响留任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的培训重点都是给予员工目前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知识,而不注重未来的职位情况。
 
  四是绩效考核没有数据支撑。评估员工时,很多企业仅仅依赖于主管上司所见及他们对下属工作表现的解释。然而一个班长需要监督许多操作工,这就意味着他所呈现的并不一定能反映每个员工表现的全貌。加入有数据支撑的工作表现报告,才能让公司明确的看清楚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对工作环境艰苦的煤化工实操人员来说,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正确评价,将对留住人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是个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适龄青年的个人问题和生活问题,是一个长时间困扰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最重要问题,由于企业地理位置等的特殊性,这恐怕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困扰内蒙古煤化工企业的难题。
 
  留人应先留心
 
  内蒙古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材料工业处副处长丹江表示,综合调研走访的各企业家的见解,现代煤化工企业留住人才就得先留心,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通过福利制度留人。对地处偏远的内蒙古煤化工企业,灵活多样的休假制度,员工福利会让员工更有积极性和自由度,也更容易稳定踏实的干好工作。其次是改革事业制度留人。对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充分信任,不重关系重需要,不重资历重能力,不重身份重业绩,使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感到自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认可,价值得到实现,从而产生成就感、满足感。煤化工属于技术工种,招聘的人员教育背景也比较高,必须要给他们一个大的平台和机会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内蒙古偏远地区尤其要这样做,给员工以成就感和事业感。再次是有效招聘。企业内部招聘是作为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的有效途径,更是留人和用人的好方法。
 
  最后是情感管理。一个一流的企业管理人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爱底下的员工、爱他人,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人才流动有时也难免,但是企业家对员工付出爱心和关怀,才能真正留住这些远离繁华与亲人,来到荒无人烟的煤化工厂区扎根做事业的人。(郭文达)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