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5





  1月29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哈尔滨胜利闭幕。来自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3800万龙江人民的重托,聚集一堂,共商振兴龙江大计。省长陆昊在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陆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新的一年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强化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838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增加400万亩,特色作物面积增加300万亩。启动实施千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释放畜牧业新增产能,延伸畜牧业产业链。办好第四届国际乳业合作大会。继续推动农民合作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验收。落实“三权”分置制度,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大宗原粮更多转化为加工后的小包装农产品,带动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快递、涉农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黑龙江大米网要实现6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目标,成为黑龙江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每个市县要至少培育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运营好一个有影响力的自建电商平台。继续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依托五常大米以及富硒米、鸭稻米、蟹稻米、鹅稻米等提升高品质农产品价值。畅通农村物流通道。实现光纤宽带全覆盖,4G网络覆盖95%以上行政村。依托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进一步扩大农业“三减”示范面积,落实500万亩耕地轮作试点。推进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努力改善村容村貌。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加强村“两委”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以自治、法治、德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村屯整合。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精准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把握“三保障”核心标准,守住底线。着力解决因病致贫、饮水安全、住房安全、教育均衡等问题。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针对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自然村屯与县乡距离较远,组织贫困户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初加工、庭院种植养殖等在村里干起来。落实好帮扶责任。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全省实现脱贫15万人。
 
  陆昊指出,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二次全会勾画了未来5年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旅游强省的宏伟蓝图,黑龙江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全国竞相发展的新进程中形成龙江新的竞争优势格局,龙江人民也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记者 高伟)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安徽六安:选准脱贫攻坚突破口

    说起茶产业,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如数家珍:“以前村民们只是粗放型的种植、加工。现在村里围绕茶叶产业,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大大增加了茶农收入。”
    2017-05-17
  •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心,一颗...
    2017-05-22
  • 小媒鸭 助农发——安徽枞阳媒鸭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枞阳每年可销售媒鸭50万只以上、媒鸭咸蛋6000万枚以上,媒鸭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数千户农户年获利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带动了上百户贫困户脱贫。
    2017-06-05
  • 两部门将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

    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国家公务员局、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的意见》。
    2017-07-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