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成本推动增材制造发展 大规模突破需寻求发力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5





  经过这40年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已超过1/3。但我国装备制造业还面临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在基础产品、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研究等方面存在大量短板等问题。增材制造、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动能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福布斯》杂志的报道称,2017年,预计有57%的制造业企业增加了增材制造相关领域的投入,47%的企业在增材制造方面的投资回报率都有所增加,更有95%的企业将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视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所在。增材制造新动能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2018中国增材制造大会暨展览会于7月26—28日在杭州召开,《中国电子报》记者就增材制造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技术热点等采访了多家参展企业。


  增材制造技术很重要吗?


  增材制造技术,也就是所谓的3D打印技术,正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增材制造作为一项新兴制造技术,在新技术与产业革命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备受各行各业的关注。


  在医疗领域,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制造一个助听器。在助听器还是纯人工制造的年代,制造工人工作时面对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助听器是放在耳朵里,对工艺的要求非常苛刻严谨,即使非常有经验的工人也避免不了返工,因此,有些工人离开了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逐渐增加,直到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为这个产业带来一丝生机。“当增材制造出现了以后,可以直接把它从数模打印成一个助听器。”Materialise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严辉说。


  除此之外,增材制造技术也在汽车制造领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整车中的模具。按正常的流程来算,一整套的模具需要的投资周期范围大概在14个月到18个月之内,开发费用非常昂贵,甚至可达到数以亿计。增材制造技术出现之后,厂商们希望可以借助这门工艺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经济成本。在国内,一般来说,一个完整地车型生命周期大概需要五年,每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都会有一次小改修,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会有一个大改修,五年后,会进行全新地开发,这是传统的流程。这一系列的投资在10亿人民币左右,每一次改动投资,大概在2—3亿人民币。这里面绝大多数的投资都用在缩短开发周期以及模具上。“通过增材制造我们摆脱了模具,可以极大的缩短研发以及制造的过程。”意大利意柯那设计集团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销售与市场总监薛楠说。


  在航空航天领域,增材制造技术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首先在发动机喷嘴头部,这部分已经可以使用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制造,达到最高的效率;其次,产品性能的把控力有所保证,增材制造可以作出传统制造难以做出的部件,这样对如何改善物理学的性能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提高产品的热力学性能。与此同时,由于零部件数量的减少,耐用度也会提高。最后,增材制造技术解放了制造供应链,即使很复杂的部件,也可以经过简单的环节完成。“飞机部件、系统、机身构件、内部饰件、二级结构件、甚至是最核心的引擎部件,都可以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此外,还用于一些军用领域,包括无人机。” 通用电器航空集团增材业务北区总监刘志刚介绍说。


  低成本推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增材制造产业的飞速发展,国际巨头企业纷纷涌入国内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市场,中国的增材制造产业正在迅速崛起,2018年,国内外增材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应用等创新成果将加速出现。2012年以来,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增材制造产业再次兴起,吸引着大批和研发机构投入大批研发资本,也取得了大批创新成果。


  从专利角度分析,据统计,从2012年开始,增材制造相关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增长期,申请数量由2012年的255件增加至年2017年的3220件,2016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高达7834件。近期,多射流熔融制造技术、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等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不断出现,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分子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均取得突破,软/硬组织支架、体内植入物、假肢、矫正器等生物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什么增材制造的发展会这么迅速?随着增材制造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增材制造使用成本持续下降。光敏树脂、高品质钛合金粉末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价格降低幅度较大,部分材料价格降低8成以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专用型、低成本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出现,极大拉低了增材制造装备价格;随着增材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出现了各类增材制造云服务平台,极大降低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物流运输等成本。“增材制造比传统行业实现了更低成本以及更短的研发周期。”Polymaker共同创始人、市场与销售副总屈航说。


  人才是增材制造发展的重心


  增材制造行业仍在行业初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技术不成熟、人才缺乏、资金短缺、融资难等等,这就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尤其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环境更趋复杂,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发展目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所以中国需要自强,更需要着力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三迪时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培学表示,推动增材制造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组织协调;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合力;三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国防带动;四是强化财税扶持,增强系统支撑;五是加大金融支持,推进产融结合;六是加快人才培养,打造工匠精神。


  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于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在中国,企业更加注重文凭而不是实际能力,这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环节重视理论研究,而不是技能操作,很多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脱节;另外,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正视”,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教育体制不完善,我国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种种困难,这对于打造制造业强国确实是非常不利的。


  “无论是增材制造产业还是其他行业,要让工匠精神树立起来,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让那些默默耕耘、诚实劳动的匠人,身怀绝技、身手不凡的技工以及“土专家”受到礼遇,工匠精神才有生长之基,才能发扬光大。” 李培学说。


  “人才,尤其是新行业的人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李涛表示。


  增材制造需寻找发力点


  在很长一个阶段,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将会始终作为传统产业的补充,将是一个艰难发展的阶段。实现大规模突破的前提条件:一是材料技术高度发展,围绕各个行业需求,形成低成本、易制造的新型3D材料。二是焊接技术突飞猛进,围绕焊接技术和数字化控制,形成高精度、高速度的制造。三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3D打印密切结合,在设计、生产、服务环节形成互动。四是资本高度关注产业发展,形成金融支持氛围。“所以,政府层面要理解产业,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姜通说。


  除此之外,企业层面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围绕行业应用发展。增材制造企业一定要找到发力点,围绕需求端,研发、制造、摸索产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找到盈利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商业模式比技术更加重要,先活下来,再发展壮大。“对于技术应用企业而言,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我可能不需要你的设备有多么强大的功能,能解决问题的3D打印产品和技术就是好东西,这也是所有增材制造企业应该研究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姜通说。


  目前,众多的增材制造企业目前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缺乏信息资源、缺乏市场对接渠道、缺乏协同创新、缺乏资金保障支持,缺乏公共配套。这种情况下,除了个别企业外,大多数很难跨越死亡周期。“所有进入专业增材制造园区、依靠专业平台资源和专业的服务队伍,实施企业孵化,共同抱团取暖,先生存下来,待到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走出园区,实施企业加速,到产业需求集聚区去,才是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姜通说。(记者 顾鸿儒)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增材制造获空前政策支持 五大任务促行业高速发展

    增材制造获空前政策支持 五大任务促行业高速发展

    为推进我国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国资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了《增材...
    2017-12-15
  •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 降成本有新进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3日发布的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8 2%,较上月回升2 8个百分点;仓储指数为55 1%,较上月回升0 6个百分点;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6 3点,比上月回落1 5%。
    2017-05-15
  • 劳动力成本高成为碍物流企业发展最主要因素

    劳动力成本高成为碍物流企业发展最主要因素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16年度物流企业负担及营商环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近三年阻碍物流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主要因素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劳动力成本高、税负较高、用地成本高。
    2017-06-06
  • 石墨烯产业发展提速 大规模推广应用需降低成本

    今年可谓是石墨烯产业化的元年,各种下游应用和产业化成果层出不穷,同时国家也不断推出各项扶持政策,加快石墨烯应用进程。
    2017-06-3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