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兼并重组成为煤炭业发展新引擎


作者:肖功勋    时间:2013-01-29





2002年前,湖南煤矿上万家,2005年“瘦身”到5000多家,最近又“瘦身”到997家,煤矿的减少,产能的提升,满以为留下来的煤矿从此走上“康庄大道”,可是,随着蒙西铁路开工建设、丰产不丰收的尴尬、新能源的崛起,湖南煤炭行业真正感到“狼”来了。


  如何应对?兼并重组或将成为湖南煤炭业发展的新引擎。


  湖南煤炭市场“狼”来了


  谈及内蒙古、陕西、山西,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片片的“煤海”。这些地方煤炭储量大、开采成本低、发热量高,只是因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原因,让湖南煤矿并没有感悟到多大的伤痛。


  这次没想到“狼”真来了,竟然是如此之快。


  去年10月16日,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荆州至岳阳段公安长江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建设动员大会在岳阳市举行,这一纵贯我国南北、途经7省区、连接多条路网干线、衔接多条煤炭集疏运线路的“北煤南运大通道”正被推入快车道,按照国铁I级标准、双线电气化铁路标准建设。建成后,煤炭近期运量1亿吨,远期2亿吨以上。


  大通道的建设,对于湖南来说,将基本解决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少煤缺电的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地方煤炭“一统天下”的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大通道运行后,根本抵挡不住‘北煤’的竞争,地方煤炭企业压力很大。”湘煤集团副总裁李义成说。他分析,“1吨‘北煤’至少比本地煤便宜100多元,而且煤质好。湖南将是受‘北煤’冲击最大的省份,北煤南运来势汹汹,本地产能就显得微乎其微,‘北煤’或将成为湘企第一选择。”“‘狼’已经来了,我们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变。”之前,对于兼并重组口头上赞成,但心底里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山头”的矿主们忧心忡忡,此时,他们更希望兼并重组工作再快些。


  其实,早在2011年底到201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许多本地煤矿的职工就已感受到“狼来了”的气息,“省里煤炭需求量在增加,但煤炭市场价格并没有增长,而且还在下降。”多名矿工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资收入较上年少了许多。


  采访中,更多的“煤官”们表示,北煤南运只是一只“狼”,而风电、水电、核电、光电等新能源的快速崛起和发展,让一直倚电生存的地方煤矿面对了更多的“狼”,现在已经成了“狼烟四起”。


  兼并重组是最好的出路


  担忧中,业内人士也纷纷为煤矿生存寻找出路,在他们看来,兼并重组是目前惟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与煤矿集中、连片的北方产煤大省相比,湖南煤矿被称之为“鸡窝煤”,矿多且散,产能低,如果不兼并重组不利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


  据记者了解,湖南煤矿目前的兼并重组以产权整合为主,鼓励大公司、大集团提供技术资源,今后的项目安排,或将向大集团倾斜。目前,已有湘煤集团、大唐华银、华润煤业、宝电煤业等大集团先后加入到优质资源“争夺”之中。


  整合资源,有利于安全与供给。而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是每天能正常用电。对此,多年从事煤炭管理工作的湖南涟源市煤炭局局长肖笑华认为有诸多好处:一是规范开采,统一开采标准;二是整合之后的技术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那些连技术员都没有的小矿可能将尴尬退场;三是整合有利于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价格高昂的设备单个煤矿难以负担,整合成集团后,机械化程度相应提高,也节约了资源。“总体而言,兼并重组对于保障煤矿安全和保障煤电供给都有好处。”娄底市煤炭局副局长周伟说,由于可以分担风险,提高效率,他接触的企业大多愿意参与整合。大集团格局呼之欲出“兼并、收购规模小的,整合行政区内的,培育优质资源,煤炭行业的战略性重组……”2013年,湖南180个煤炭集团公司呼之欲出。


  其实,早在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就已经下发,要求各地做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规划,制订矿区兼并重组方案,确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但多数煤矿认为这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正是为了使上述文件落到实处,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煤炭管理局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以煤矿资源整合、改造扩能、加大投入、淘汰落后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兼并重组煤矿企业,全面提升湖南煤矿总体水平。对走向长不足1000米,储量不足100万吨的矿井要求采取联合改造,对资源枯竭的煤矿实施限期退出。湖南省煤炭管理局要求今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湖南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规划(2013年~2017年)》。“真正的煤炭集团化建设,应该说自从这个会议之后,大幕已经正式拉开。”湖南省煤炭管理局副局长张八旬说。


  有人认为,这种大格局的缔造,缘由湘煤集团成功组建开始。2006年,由连邵矿业集团、资兴矿业集团、白沙煤电集团、煤炭坝能源公司、湘潭矿业公司等6家湖南煤炭企业组建的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经过6年的打磨,无论是产能还是效益,早已大大超过了之前的6家企业,成为湖南矿业的一个标杆。


  在张八旬看来,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煤炭集团化建设是改善煤炭行业集中度差、资源回收率低下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湖南煤炭企业小而散,整体资源回收率不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加上抗风险能力弱,有的相互超深越界,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就算没有北煤南运大通道的开通,兼并重组也是煤矿产业升级的需要,安全生产的需要,做大做强的需要。这次兼并重组政府不再‘包办婚姻’,而是‘自由恋爱’,让他们瓜熟蒂落。”


  记者了解到,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法依规的原则,将165对矿井规划组建成39个煤业集团公司,实行一个公司一个法人、一个经营主体、一个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销售、统一财务收支、统一利润分配,建成后不仅安全、投入、销售等难题将迎刃而解,而且产能规模将达到1432万吨。


  浏阳市将17个煤矿兼并重组为3个煤业公司,矿井数目减少7个,产能却达到120万吨,较之目前的105万吨,实增原煤产量15万吨。


  在娄底、邵阳等“大”煤炭基地兼并重组工作报告中,记者发现一批集团化企业正由虚而实,成为煤炭企业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兼并重组之后,湖南将会涌现出一批百万吨煤炭企业,全省产能过亿吨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湖南省煤炭管理局副局长张八旬说。(肖功勋)

来源:中国矿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