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工业技改投资将突破1.2万亿元


时间:2012-11-27





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上说:“今年要确保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全省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突破1.6万亿和1.2万亿元,新开工100项、竣工达产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5万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前三季度,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国(10.0%)和东部地区(8.6%)2.3个、3.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领先优势得到巩固。但制约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江苏产业门类齐全,但高端环节偏少,产业核心竞争力尚有待提升,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目前江苏引进投入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两者之比为1∶1.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还不够,2011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02%;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不多,发明专利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把握技术进步方向的难度加大。


  “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内涵十分丰富。江苏总体上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全省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成为我省新一轮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技术进步承担着培育江苏经济核心竞争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历史重任。”徐一平说,通过技术进步让企业更健康地成长,今后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强化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更多企业进入国家队;进一步拓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领域和规模,培育、引导一批优势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着力提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每年新增200家以上。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依托第三方机构,积极发展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以技术中介、成果交易、专利检索、信息查询、检测检验等为主要内容,以技术进步服务为主要对象的各类公共技术平台;以重点集聚区、重点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进步、企业发展全方位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市场的需求尤为迫切。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今后一段时间要从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培育市场入手,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百千万”工程,每年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带动全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2万个以上,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


  提高技改投资比重


  技术改造是当前稳增长、长远调结构的关键举措,是建设工业强省的重要途径,对培育下一轮发展动力、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更具双重带动作用。提高技术改造技术层次。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产业化作为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优化技术改造投向结构。提高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提高技术改造投资中技术装备投资的比重、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比重;促进集约集聚发展。加强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与产业转移、企业入园进区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在转移中改造、在改造中提升,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和支持各类风险投资公司落户江苏,推动投资机构与制造企业对接,开展直接融资项目洽谈;以打造品牌为核心,强化工业质量工作。


  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一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创建名牌、知名商标,对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驰名商标实行政府奖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品牌建设试点,提高企业品牌管理能力。三是实施重点质量攻关,系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质量攻关项目,集中安排资金予以滚动支持。四是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大力开展质量教育培训,宣贯卓越绩效标准、精益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鼓励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和省质量奖。


  发挥重大优质项目带动作用


  项目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深入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着力抓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省重点“四新”技改项目储备和建设。通过加强协调服务,实现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工程化推进、全方位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发挥重大项目、优质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


  坚持把项目源开拓作为企业“一把手工程”,引导各地在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积极开拓项目源,储备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强、投资力度大的优质技改项目,动态管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提高服务效能,协调项目建设条件,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充分释放项目效益,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