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迈向“千亿级”


作者:吴玺    时间:2012-11-2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从2009年的39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50亿元,预计今年可达1000亿元,G20企业已经成为引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近日举行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一期工程表彰会暨二期工程启动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简称“G20工程”)一期实施阶段的不凡业绩。


  在此基础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二期正式启动。据介绍,未来3年,北京市每年将投入不低于5亿元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到“十二五”末,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


  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G20工程”从2010年4月23日正式启动,两年多来北京市共安排统筹资金1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其中北京市科委安排各类资金8.8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科技项目200余项,带动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投入约为1:2,带动企业投入的比例约为1:7,带动G20企业研发投入从2009年3.6亿元增加到2011年10.6亿元。


  据了解,“G20工程”启动至今,北京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选择,聚焦企业,规模发展”,支持一批规模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引进一批优秀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从2009年394亿元增长到2011年750亿元,预计今年前9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2%,全年可达1000亿元左右,成为北京市新增千亿级规模产业。经认定的50家G20企业实现收入对产业贡献度始终保持50%以上。


  “G20工程”启动两年来,与2009年相比,10亿元以上企业新增3家,总数达到9家,其中7家为G20企业;10亿元以上企业2011年实现收入261亿元,对医药制造业贡献度从2009年42%提高到45%。G20企业已经成为引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G20企业的重磅产品不断涌现。5亿元以上产品新增6个,总数达到14个,全部为G20企业产品;5亿元以上产品2011年实现产值122.5亿元,贡献度从2009年16%提高到27%。


  创新环境不断完善


  “G20工程”取得的重要成果,与北京市不断完善产业创新环境密不可分。两年来,北京市产业政策实现突破:推动以G20企业重大创新品种为代表的88个医药品种纳入医保目录;“一企一策”为企业服务;建立以G20企业为主体的1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档案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推动5个1类新药进入“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促进平台”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与此同时,针对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建设了一批国际化的CMO/CRO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品种提供服务。组织北京临床药理基地成立“临床CRO联盟”,加大对创新医药品种的临床试验研究支撑。“G20工程”实施以来,共建成5条CMO代工线和10个CRO技术服务平台,累计实现服务收入20亿元。“临床CRO平台”调动北京40余家临床机构资源,实施两年来累计服务北京企业临床项目624个。


  在完善融资招商环境方面,北京市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金融激励方案”,加大金融机构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北京生物医药企业贷款额从2009年9.6亿元增加到2011年34.2亿元;引导社会投资超过180亿元。“G20工程”还开展科技资源招商,整合首都科技、人才、市场、政策等优势转化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促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对跨国生物技术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目前已有瑞士先正达、美国默沙东等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在北京建立了主要专注生物技术的全球研发中心。


  此外,北京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吸引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在北京落地转化。2010年以来,通过“部市会商”机制推荐并获得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课题38项,获得中央经费5.27亿元。


  在政策的支持下,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超过230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42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新投产产品62%来源于G20企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46个,总投资231.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赛科药业、百泰生物等一批G20企业的生产线通过欧盟EUGMP及美国GMP认证,率先与国际标准接轨。泰德制药靶向药物“氟比洛芬注射剂”,成功打入日本市场,成为我国首个以注射剂高端剂型出口国际主流市场的制剂产品。以泰德制药、纳通医疗、双鹭药业为代表的G20企业,通过并购、投资、合作开发、海外上市等方式,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期工程深入实施


  发布会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据了解,未来3年,北京市将推动“G20工程”深入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G20工程”二期将深化“一企一策”服务职能,强化创新驱动,重点培育创新品种、重磅产品、龙头企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市场拉动,发挥目录、定价、招标、注册审批四大政策对医药市场的杠杆调控作用;突出人才带动,促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向北京聚集;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北京市统筹资金每年投入不低于5亿元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及产业化项目。


  到“十二五”末,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G20企业从50家增加到70家,对产业贡献度从50%提高到70%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从9家增加到20家,对制造业贡献度从45%提高到50%以上,重点培育1-2个百亿级企业;5亿元以上品种从14个增加到25个,对制造业贡献度从27%提高到35%以上,重点培育1-2个20亿元以上“重磅产品”;推动集群化发展,向支柱产业迈进。(本报记者 吴玺报道)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