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铁军本色 捍卫绿水青山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15





  蒙阴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一个个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称号的背后,离不开生态环保铁军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奋力攻坚,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一组数据令人倍感振奋:蒙阴县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连续18年保持100%,河流出境断面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PM10、SO2、NO2、CO、O3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高……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近年来,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决策部署要求,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着力解决焦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显著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编制,搭建起深入推进生态建设的“四梁八柱”。划定生态红线面积326平方公里,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绿色社区2个、绿色学校11个,将28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2020年立案处罚违法企业31家,罚款金额815万元。同时,压实环境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危险废物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检查产生危险废物企业26家,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保障生态安全。


  “四减四增”,全力建设美丽宜居生态家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倾心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实施了2020年蓝天保卫战暨“四减四增”攻坚行动,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综合指数同比改善9.68%,优良天数达248天,同比增加52天。全市非城区115个镇街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前10名中蒙阴县占6个。


  云蒙湖是临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为保护好这一湖清水,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强化生态保水责任,全力保障水源地安全。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排查整改问题15个,出水口水质始终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立足山区地形地势复杂和人口分布特点,坚持分类施策、一村一策,探索出了分散处理就地回用、单户式治理等适合山区特点的多种治理方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面不断扩大。扎实开展“净土行动”,完成5宗面积57.7亩变更为住宅及公共服务管理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县26家企业危废治理措施全部落实,清理整顿33个行业217家企业,2020年发证企业99家,排污登记企业785家。建立环境安全防控风险管理系统、污染预警系统、应急预案系统和应急指挥体系、事后评估体系、联动防控体系,实行“超标即应急”的零容忍工作机制和“快速溯源法”的应急处理程序。


  党建引领,锻造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


  “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对标生态环保铁军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转作风、聚合力、创佳绩”作风建设集中整治和“抓学习、知敬畏、强规矩、见成效”主题活动,深化推进模范机关创建,逐步凝练党建品牌,广泛营造“我要干”“争着干”“比着干”的浓厚氛围,2020年先后有5名同志被国家、省表彰为先进个人,1名同志记三等功,4名同志获得嘉奖,15名同志被县委、县政府通报表扬为先进个人,树立了生态环保铁军形象。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参加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比武活动,借助“互联网+培训”的模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定期举办“环保开放日”活动,由业务科室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面对面为企业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发展。除了常态化开展“环保开放日”,还通过领导带队,党员干部、技术骨干组团,深入企业、车间、村居,开展指导帮扶发展活动,特别是与81家企业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与94户贫困户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了一批实实在在的问题。


  “将时刻牢记生态环保铁军的使命,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擦亮生态底色,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展示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良好形象的闪光点。”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英利如是说。


  □ 临报融媒记者 丁立国 王永超 通讯员 张圣虎 秦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