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拓展融资继续扩张,陶企马可波罗启动上市辅导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9-23





图虫创意-256623625997910275.jpg

  继箭牌家居拟提交IPO之后,另一家老牌陶瓷企业马可波罗,也在近日启动上市辅导。

  广东证监局信息显示,陶瓷企业马可波罗已在9月中旬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并和招商证券(18.500, -0.26, -1.39%)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意味着又一家建陶企业开始向A股发起上市冲击。

  马可波罗瓷砖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东莞市,是老牌建筑陶瓷企业,产品包括亚光砖、抛光砖、抛釉砖、内墙瓷片、陶瓷岩板、岗岩等品类。

  作为广东省内和佛山在家居行业有同样地位的城市,诞生于东莞的马可波罗,和佛山也有着密切关联。

  马可波罗瓷砖董事长黄建平祖籍广东普宁,198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佛山国营工业陶瓷厂,由此进入陶瓷行业。1988年,黄建平从佛山辞职,进入东莞市建筑装饰材料厂,这家企业也是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的前身。之后,黄建平担任公司厂长,并在1996年成立了马可波罗瓷砖和唯美L&D瓷砖。

  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黄建平实控的另一家公司广东唯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向上市公司广东四通集团股份(603838.SH)发起了要约收购,以每股6.6元的要约价格,计划收购四通股份(9.040, -0.13, -1.42%)3360.18万股份。

  最终,在一个月的要约收购期限内,收购了共计2964.7万股,占四通股份总股比的9.26%。

  早在2019年上半年,黄建平及其一致行动人,就已经着手收购四通股份的股权。随着今年这笔收购的完成,唯德实业持有四通股份20.26%的股权,成为四通第一大股东,黄建平个人持有唯德7.4%股份,唯德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共持有公司36%的股份。

  由于黄建平还持有唯德实业72.5%的股权,因此也成为四通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原控制人蔡镇城、蔡镇茂等人也有此失去公司控制权。

  由于广东四通集团股份同样是一家家居生活陶瓷供应商,因此当唯德实业发起收购时,市场观点普遍认为,黄建平是希望由此将马可波罗借壳上市。不过从目前启动上市备案辅导来看,马可波罗最终还是选择独自上市。

  如果说入主四通股份并非是出于上市考虑,那么对于计划上市的马可波罗而言,通过四通的产品类型扩展大家居业务,以及扩充生产线,或许是黄建平收购的另一层用意。

  从马可波罗的主要产品来看,目前在售产品主要为全品类瓷砖。早前黄建平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对自身定位就是陶瓷工厂,“专心卖瓷砖”。

  尽管品类丰富,但是从已经上市陶企的发展路径来看,大部分已经从传统瓷砖,延伸至卫浴、洁具产品,进入“大家居”领域。其方式或是通过自行研发,例如东鹏控股(13.160, -0.15, -1.13%)不仅从瓷砖延伸到卫浴空间,还在发展整装空间设计。另一种是通过收并购实现产品线的完整,例如帝王洁具在2017年收购了主做瓷砖的欧神诺,并更名为帝欧家居(13.290, -0.20, -1.48%)。

  从四通股份的产品来看,包含了卫浴、洁具甚至智能马桶的品类,以及瓷器等业务,有着成熟的产品线,并且销售到去拿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着完善的销售渠道。

  但其今年发布的半年报业绩来看,不到2亿元的营收,在陶瓷砖卫浴行业中,仍是小规模企业。从黄建平的这笔收购来看,未来不排除对即将上市的马可波罗完善产品线的打算。

  同时,对于有着上市融资冲规模的马可波罗而言,四通股份位于潮州的生产基地,在广东省对于新增陶瓷生产线有着严格控制,甚至计划淘汰污染较大的生产线的大背景下,或许未来对于有扩产计划的公司而言,将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对陶瓷企业而言,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特征一直是这一行业上市的“绊脚石”,陶瓷企业眼下如果想上市,无疑要满足环评有更高的要求。即便是一些已经是上市的陶瓷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也在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更迭,以满足环保和碳排放要求。

  就在近期,因限电要求,广东、广西等地的陶瓷企业生产线都出现停产、限产现象,包括蒙娜丽莎(22.660, 0.10, 0.44%)、帝欧家居等企业的生产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坦言,停产、限产目前暂无时间表,不排除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的可能。

  可以说,黄建平对于马可波罗的上市早有布局,但即便如此,眼下是否是陶瓷企业上市的好时机,这家老牌建陶企业是否能够顺利上市,仍然有待商榷。



  转自:新浪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