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未来股份拟收购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公司 拓宽业务布局加快升级转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1-12-24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关注到,2021年以来,未来股份(600532.SH)的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但该公司仍在积极拓宽业务布局,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12月23日,未来股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全资子公司拟收购一家位于新加坡的综合医疗服务平台。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加快该公司业务转型,为其在医疗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营收与净利大幅下滑


  未来股份主要经营医疗服务业务及煤炭贸易业务。该公司通过开设门诊中心、专科中心、影像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绿通转诊与远程会诊、术后康复等服务,加强医疗与护理质量的监督管理,该公司通过向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获取医疗服务收入。


  贸易业务采用自营模式,即未来股份自行从上游供应商采购货物、自主开拓下游客户渠道进行销售,利用自身资金优势、时间和地区差异赚取利润。


  2021年,未来股份致力于在国内外核心城市投资、建设医疗机构,拓宽业务布局,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关注到,截至2021年6月末,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减少66.78%;实现净利润-326.04万元。2021年上半年,上海国瑞、西安国瑞于2021年6月取得了新换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公司于2021年6月22日完成交割手续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自合并日至2021年6月30日,上海国瑞、西安国瑞合并营业收入41.61万元。


  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依托现有的客户群体、销售渠道,开展煤炭贸易业务。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述相关贸易业务为该公司带来营业收入6.62亿元,同比减少66.80%。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参股公司宏啸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803.24万元,归属于宏啸科技的净利润-3639.07万元,为该公司带来投资收益-620.83万元。


20211224093632174.png


  2021年第三季度,未来股份的营收与净利润仍双双大幅下滑。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8.85万元,同比下降96.20%;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6.83万元,同比下降233.71%。


  收购综合医疗服务平台 加快业务升级转型


  12月23日,未来股份公告称,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未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郎医疗”)与SINDAVID及其控制的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未郎医疗有意向以自身或公司控制的关联方作为收购主体,以现金形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SINDAVID等全部股东收购其持有的FullertonHealthcareCorporationLimited(以下简称标的公司)100%的普通股股权。


  各方初步协商预计全部标的股权的价格约7亿-8亿新加坡元,标的股权的最终交易对价将以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中所确定的评估值为作价基础,经各方进一步协商确定,其中评估基准日由各方根据拟议交易的进展情况协商确定,最终交易对价待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完成后以拟议交易各方签署的最终交易文件为准。


  据悉,此次交易相关方将向未郎医疗承诺,标的公司在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净利润数的三年累计数不低于3.05亿新加坡元。若标的公司未达成业绩指标,交易相关方同意采取适当方式对未郎医疗进行补偿,具体承诺业绩及补偿方式由拟议交易各方在最终交易文件中约定。为免疑义,前述经审计净利润是指标的公司经收购方指定的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的合并报表并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属于母公司(母公司即标的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孰低者。


  公告显示,标的公司于2010年成立于新加坡,是一家综合医疗服务平台。业务目前已覆盖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及地区,拥有500多家自营医疗中心,1100多名医疗专家,6800多名员工,近1.2万个医疗网络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上述收购符合未来股份的战略发展方向,有助于加快该公司业务转型,为其在医疗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该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目前,上述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交易的具体方案尚需交易双方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和论证,需对标的资产进行尽职调查,并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必要的决策和审批程序,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将对上述交易的后续进展保持关注。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