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布局再生资源业务板块 旺能环境控股立鑫新材料60%股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2-01-05





  1月4日,旺能环境(002034)发布公告,该公司拟通过子公司收购浙江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鑫新材料或标的公司)60%的股权。


  据悉,立鑫新材料正在建设以钴酸锂电池废料、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生产钴、镍、锂盐类氧化物类新材料产品的生产线,旺能环境看好立鑫新材料的发展前景,预计立鑫新材料正式投入运营后,为该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积极的影响。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拟收购立鑫新材料60%股权


  旺能环境主要采用BOT、BOO等投资运营模式,承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及其他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环保项目。作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立足于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向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等固废处理领域扩展,致力于打造平台型环保企业。该公司以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满足客户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固废处置利用的服务需求,打造国际性一体化环境服务商。


  2021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该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战略规划,以“致力于打造成为固废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企业愿景,确定“十四五”战略的发展目标:未来三年保持为国内以垃圾发电为主,综合固废类环境生态服务业务为辅的一线企业,在“十四五”期间进入固废行业综合排名前十。


20220105100047827.png

  旺能环境  2021年三季报


  2021年前三季,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0亿元,同比增长106.41%;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27.92%。


  1月4日,旺能环境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浙江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为积极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旺能环境拟通过子公司浙江旺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旺能再生)收购立鑫新材料60%的股权。


  具体方式为:旺能再生以现金方式按照每股3元的价格收购原股东陆立松、张甲亮持有的立鑫新材料30%的股权,即900万元股权,股权转让对价为2700万元(含税)。股权转让完成后,旺能再生再以现金方式按照每股3元的价格出资6750万元用于认缴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2250万元,溢价出资款4500万元计入旺能环境资本公积。原股东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此次交易总金额9450万元,收购完成后,旺能再生持有立鑫新材料60%的股权,纳入旺能环境合并报表范围。


  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完善再生资源业务板块


  据悉,立鑫新材料正在建设一条以钴酸锂电池废料、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生产钴、镍、锂盐类氧化物类新材料产品的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年产3150t硫酸钴、1350t氯化钴、1305t氢氧化钴、2561t硫酸镍、1458t碳酸锂等。已完成投资项目备案证、环评批复、土地证等前期手续,厂区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主要设备均已经安装完成,预计2022年一季度可建成进入试运营。


  依据具有从事证券、期货业务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截至2021年11月30日,立鑫新材料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实缴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023.09万元,该部分作为立鑫新材料定价基本依据。立鑫新材料以钴酸锂电池废料、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生产钴、镍、锂盐类氧化物类电池级、化工级新材料产品。主要生产硫酸钴、氯化钴、氧化钴、氢氧化钴、硫酸镍、氧化镍等产品,均有广泛的下游用途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基于目前国家对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可以预计锂离子电池的消费需求将几何级的增长,未来前景广阔、发展可期,该部分价值未体现在账面资产中。经与交易对方友好协商,最终确定以每股3元的价格受让股权并增资立鑫新材料。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和对三元动力电池需求的高速增长,钴、镍作为三元动力电池必备的原材料,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立鑫新材料的主要产品硫酸钴、硫酸镍等,在国家双碳要求的大背景下,再生金属资源化利用兼具减碳效应和经济效益,旺能环境看好立鑫新材料的发展前景,预计立鑫新材料正式投入运营后,将取得良好业绩,为该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综合考虑立鑫新材料与旺能环境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与现有产业协同性以及再生资源板块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因素,投资该项目符合旺能环境的战略规划、拓展新业务领域、打造新的增长点,旺能环境将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再生资源业务板块的市场布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将旺能环境收购事项保持关注。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