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经济"稳定器"五年更蓬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投资、外贸等传统增长动能出现阶段性调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整体来看,中国消费市场和国内贸易持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消费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内消费市场的较快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持久的发展动力;消费的不平衡性明显减弱,区域、城乡结构性差异逐步缩小,特别是农村消费实现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不同业态并存发展,信息技术对传统消费市场的改造不断升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动能增强,居民消费进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快速发展的阶段;消费市场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内贸流通体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xiaofei
(图片来源:互联网)
  “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明显增强
 
  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和高储蓄率的禀赋优势,外贸和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外部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降低趋势。2012年~2016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43.4%下降至42.2%;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1.7%下降至-6.8%。同期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4.9%增长到2016年的64.6%,年均提高1.94个百分点,对GDP的拉动作用也从2013年的3.6个百分点增长到2016年的4.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内贸易对就业的贡献日益突出。2016年年末,国内贸易主要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7亿人,比2012年增长53.2%,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近1/4,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贸易的税收贡献稳步提升。2016年国内贸易主要行业实现税收收入2.2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20%,占全国税收收入总额的15.3%。应该说,国内消费市场和国内贸易的蓬勃发展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发挥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
 
  不平衡性明显减弱
 
  随着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在一系列政策的促进支持下,中国区域、城乡消费的不平衡性明显减弱。2013年~201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1.1%、12.4%、12.1%和10.5%,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的局面。中部地区零售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12年的20.4%提高到2016年的21.1%;西部地区零售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12年的18.1%提高到2016年的18.5%。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改善明显。2012年,农村社零总额为2.78万亿元,城乡消费规模比为6.4:1;2016年,农村社零总额规模达到4.65万亿元,城乡消费规模比下降至6.1:1。这五年间,城乡社零总额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2.4%和13.7%。从居民入户调查数据看,2013年~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从7485元增长到10130元,年均增速达到10.6%,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比已经从2.47:1下降到2.28:1,消费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从流通体系、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看,农村商业网点规划、乡镇商贸中心建设、乡镇商品市场升级改造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步。总体来看,长期存在的区域、城乡消费结构性差距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不断缩小,朝着全国消费市场一体化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业态发展多元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不断深化。“互联网+”从产业互联入手,实现了电商与传统消费产业的深度融合,变革线下供应链与服务模式,极大提高了消费便利化程度,促进了中国消费环境升级。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67亿,同比增长12.9%。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41亿,年增长率为29.8%。2014年~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达到39.4%;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5万亿元大关,占同期社零总额的12.6%,较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和服务网上零售都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不断提升,网上零售的服务消费种类和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在线上业态爆发式发展的同时,实体零售企业积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创新经营模式,加快线上线下、商品服务融合。随着商品零售的O2O、批发贸易的互联网化等新趋势对传统消费的改造不断升级,实体零售增长开始回暖。2016年,限额以上企业中实体零售业态总体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2年以来增速持续回落的态势。
 
  结构升级动能增强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居民消费开始脱离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快速发展的阶段。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居民对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文娱、医疗、教育等新兴消费的丰富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社零总额数据看,2013年~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零售额年均增速达23.3%,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家电年均增速分别达17.1%、15.9%和10.9%,文化办公用品年均增速为12.4%,汽车年均增速为8.4%。从居民入户调查数据看,2013年~2016年,衣食支出占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的比重由39%下降至37.1%;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等升级类消费占比由29.8%提高到32.5%。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动能很强。2016年年底,农村居民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等升级类消费占年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衣食支出占农村居民年消费支出的比重在2016年年底已下降到37.9%。
 
  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消费市场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进入新时期。在持续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一些影响、制约消费市场平稳发展的顽疾得以根除,适应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方向的体制机制正在成为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新助力。当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肉、糖、边销茶、厂丝等主要商品均纳入储备体系。在此基础上,储备吞吐调节能力不断调整、增强。在市场出现明显波动时,采用市场化方式组织企业临时储存或出库投放储备商品,达到了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目标。五年来,已出库投放中央储备肉51.1万吨、储备糖81.6万吨、边销茶297.5万担(14.9万吨),有效促进了相关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消费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包括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应急商品集散地、应急投放网点在内的应急投放网络已经涵盖主要消费市场,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运行。
 
  内贸流通体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内贸流通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在推出改革试点、引导实体零售转型、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发展绿色流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方面,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为建立现代流通治理体系探索出丰富经验。在上海、南京等城市以商圈为载体,加强规划引导、政策集成和创新,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传统商圈、业态和经营模式逐步转型;在成都市将公益性菜市场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建居住区配套项目,蔬菜销售价格比周边市场平均低15%左右。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实体零售转型升级,让居民消费更便利更实惠。当前,重点零售企业联系制度已经初步建立,重点联系企业达到100家,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实现有效培育。
 
  值得肯定的是,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物流标准化取得重大进展。在商务部的推动下,物流试点企业供应链效率提升35%,装卸效率提升2~3倍,人工成本降低15%,商品破损率降低50%。
 
  随着经济快速从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向绿色集约式发展方式,中国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也取得长足进步。在商务部的推动下,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行业标准要求,推动发展一批集门店节能改造;绿色商品认证制度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流通企业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流通领域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已经制订,引导流通企业加快设施设备的节能环保改造。2016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回收总量和回收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14.7%。
 
  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消费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力量。虽然消费领域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软环境建设不足等一系列矛盾问题,但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政策促进下,消费市场深层次问题有望逐步改善。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内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以融合、共享、智能、绿色等为特征的流通创新将进一步提速。(作者:邹蕴涵 系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荆丹丹 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从下沉市场活力看中国消费潜力

    从下沉市场活力看中国消费潜力

    从买来“用”到买来“享受”、从卖货“老把式”到零售“新姿势”……在广西防城港一家边陲小镇的门店里,记者感受到中国下沉市场涌动的澎湃活力。
    2019-08-26
  • 外资巨头为何持续“加码”中国消费市场?

    外资巨头为何持续“加码”中国消费市场?

    继零售巨头开市客宣布将在上海开设其位于中国内地的第二家门店,星巴克、山姆会员商店、罗森等纷纷宣布将加大在华投资。外资巨头为何持续加码中国消费市场?
    2020-04-08
  • 数读2016之针织:整体赢利良好 两极分化明显

    近两年,我国针织行业总体增速放缓。2016年1月~12月,针织行业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45 15亿元,同比增长4 60%
    2017-03-27
  • 国际投资者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对于中国市场,全球投资者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由于国内债务高企,担心中国经济会崩盘;二是,担心中国经济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