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车展看车企的“焦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郎永强    时间:2017-05-12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车企可谓风头正盛。据悉,本次车展亮相的新车中,自主品牌占了一半以上,这些车型不仅外观设计靓丽、各种科技配置一应俱全,部分自主车企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高端概念车。


  这些年,自主品牌无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市场发展会一直“太平”下去吗?事实上,上海车展热闹的背后,正说明了车企的“焦躁”!


  只从规模来看,上海车展确实一年比一年大,参观者一年比一年多,新车的设计也一年比一年漂亮。但这些在车市中都是“悬浮物”,终究需要“落地”,而落地的过程就是市场的表现。


  车展是车市发展的风向标,车市是国家经济的体温表,换句话说,整体经济的表现会直接影响车市的发展。


  冷静地想一想,未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个行业将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具体到车市而言,其表现就是车型同质化严重、库存超越预警、生产线产能过剩、一线城市汽车限购、经销商利润透明、人力成本上涨、物流成本增加、车价被迫下调等。


  目前,国内车企大多陷入“两难”的发展境地:如果不把赚到的钱投到新车型的研发上去,往往会被其他品牌“湮没”;但如果把利润投入新车型的研发,生产线虽然建起来了,但销量和利润却越来越难以保证。


  我们知道,只要存在商业竞争,就不可避免面临两个威胁,一是新竞争对手的入侵,二就是大量替代品的出现。所以我们看到,当一款车型在市场中顺利站稳脚跟的时候,或者当这种车型获得市场青睐的时候,新的同质化竞品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


  正因为如此,与其将大把的资金投入到前途未卜的新车型生产线上,不如集中力量保持自身优势。当一款车型获得成功时,车企应该积极挖掘它的优势所在,尽快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迅速提升优势,拉开与竞品之间的距离,确保这个制高点只属于自己。


  相信所有的车企都不希望自己的市场份额被他人挤占,那么当自己产品的市场优势出现的时候,或者赚取了足够雄厚的利润时,车企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守住制高点,保住已经打下来的“江山”,而不是把珍贵的资金流投入到那些已经过剩的领域中。


  很多人如今还沉浸在车市“一片繁荣”的氛围中,但对车企特别是自主车企来说,“繁荣”背后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当下,车企最应该做的事,就是静下心来剖析自身的优劣势。我们知道,一款车型从立项、研发到投产、上市,这一过程不仅漫长且投资巨大,要想赢得市场竞争,车企必须要保持产品、销量和优势的可持续。


  当然,适当扩张是正确的,但面对市场该做出怎样的权衡和取舍,是企业管理层最该思考的问题。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取消新能源车补”倒逼车企自身造血

    “取消新能源车补”倒逼车企自身造血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年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
    2018-02-07
  • 中国车企面对股比放开莫失底气

    中国车企面对股比放开莫失底气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明确表态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到2022年全面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虽然有5年过渡期,但显然股比放开的节奏比想象中来得要快。
    2018-10-25
  • 车企主动承诺7天包换有利中国车市长期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业的后期之秀,凭借着后发优势和庞大的国内市场,目前在汽车的产销和保有量方面都已处于世界领先,2018年中国车市销量虽然28年来首度下滑,达到了2,808万辆,领先于欧洲的1,770万辆和美国1,730万辆,销量占全球30%。
    2019-04-28
  • 角逐东方,国际车企还需战略升级

    中国是低成本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地,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然而,随着中国市场从传统移动出行方式向新方式的转变,潜在的巨大威胁也开始向各大国际知名品牌逼近。
    2019-10-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