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招才引智“梧桐树” 苏州高新区激发区域创新内核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7-13





  近日,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系列活动2021第一届上大-合工“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产业发展论坛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启动。论坛结合苏州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势,促进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交流,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太湖科学城论坛、产才项目对接、创新创业大赛等苏州高新区分会场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高新区迈入'第四个十年'的崭新征程之际,将持续扩大人才'朋友圈',提升人才'获得感',增强人才'归属感',加大对人才精准支持,在'医食住教行'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举措,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乐土。”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表示。数据显示,前12届创业周活动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350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苏州高新区分会场活动,苏州高新区通过创业周已累计落户项目925个,累计注册资本超78亿元。其中,近50%的落户人才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7人、省双创计划35人、姑苏领军人才66人。创业周已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


  构建全周期全要素扶持体系 助力人才筑梦高新区


  苗霈,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2021年2月,回国任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致力于高功率、高效率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芯片的研发。未来三年,可实现多结堆叠高功率VCSEL、倒装背发射高功率VCSEL的小规模化生产,预计实现目标产品收入5000万元。


  “苏州高新区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我充分感受到苏州高新区对人才的重视和支持。过来后,我获得了苏州高新区100万元的项目资助、100万元安家补贴等扶持,非常感谢苏州高新区,我会加快研发步伐,为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我国激光芯片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苗霈表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集聚高层次人才3.9万人,拥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1800人次,主要人才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为了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新区构建了全方位的扶持体系,营造更优更浓的创新创业氛围,努力实现'人到苏州才无忧,才聚高新最高兴'。”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张瑛表示。为此,苏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发布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的人才新政。政策明确,苏州高新区每年立项支持200名以上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项目扶持经费、600万元的安家补贴、2000平方米办公场所三年全额租金补贴。对特别优秀的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低5000万元、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对于创新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将加大支持比例,每年立项支持提升至30个,给予最高100万元的项目经费和100万元的安家补贴。引进的创新人才入选上级人才计划的,给予引才企业最高150万元的引才奖励。苏州高新区还设立圆梦创业慈善基金,建设青年人才驿站,对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最高20万元捐赠和7天免费住宿。


  同时,苏州高新区重点实施乐居工程,加大各类人才租房补贴标准。推行人才优购房政策,开通人才购房直通车,符合条件的人才在高新区购买首套住房,可放宽户籍、个税和社保缴纳时限等限制。实现创业企业审批服务“进一扇门、找一个部门”,通过“前台受理、后台处理”、线上线下两种路径,打造“前呼后应、一呼百应”的人才服务体系。将年满60周岁的创新创业人才父母(不限户籍)纳入区养老服务对象,免费享受每户每月最高48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优先安排入住区内养老服务机构。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态 实现人才和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麦科奥特(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冰表示,最终选择落户高新区,是因为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配套较为完善,区位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越,行业人才高度密集。其次是苏州高新区构建了政策、资源、载体、金融、服务多位一体的福利引才体系,营造了“苏州最舒心”创新创业环境。2021年6月,王冰入选2021年度苏州高新区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获得了200万元项目资助和100万元的安家补贴。


  王冰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评审专家。2020年8月,在苏州高新区成立麦科奥特(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约5.5亿元,建设“多肽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约50亿元,年综合税收不低于5亿元。“产业兴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在高新区,人才和产业发展'比翼双飞',互促共进。”张瑛表示。麦科奥特(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而苏州高新区是江苏省科技厅“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中,全省范围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地区,也是苏州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两核”中的“一核”。


  统计显示,苏州高新区“十三五”期间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每年增速超30%,目前已累计集聚医疗器械领域各级领军人才370余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超400家,2020年产值达200亿元。为更好促进该产业发展,苏州高新区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医疗器械产业母基金,组建苏州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公司,28万平方米的江苏省医疗器械科技企业加速器建成并投入使用,总体规划面积3.61平方公里的生命健康小镇加快推进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高新区发布了《苏州高新区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明确,苏州高新区将每年新增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超200家,2023年营收规模达到800亿元。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62.8%、56.3%,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心构筑“双创”生态圈 助力人才企业长成“参天大树”


  除大力发展产业外,苏州高新区还精心构筑“双创”生态圈,厚植“双创”沃土,让一棵棵人才企业“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对此,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郑国砥感触颇深。“来苏州高新区创业是看中其良好的营商环境。每年,苏州高新区都会组织多次创新创业大赛和路演,为企业成长提供空间,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我获得了10万元奖励,并获得了高新区100万元项目资助和100万元安家补贴。区科创局还协助我们申报了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落户在苏州创业园特别舒心,创业园给予公司物业、场地、贷款等多方面的支持,相信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郑国砥表示。郑国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2019年4月,创办苏州和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从事基于氧气-温度联合控制的有机废弃物高效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3项,已授权相关知识产权16项,公司于2020年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


  为更好地支持创新创业,苏州高新区重点打造了苏州创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载体,并打造了“苏州创客峰汇”众创空间集聚区,已引进众创空间71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53家、市级64家、区级50家,获批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众创社区”获第三批江苏省众创社区备案试点。同时,苏州高新区正加快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太湖科学城,并引进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超过100家大院大所平台。院所平台累计引进孵化企业58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超50亿元。


  去年11月,苏州高新区成立了苏州高新科技招商中心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工作。今年1月15日,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在全省率先打造“审批+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响有深度、有精度、有速度、有温度的“四度”特色服务品牌,提高政务服务能力。


  不仅如此,苏州高新区还着力营商软环境建设,制定出台《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狠抓重点项目审批进度,实行挂图作战,每天安排专人负责重点项目的审批进度跟踪服务,24小时更新一次项目进度,密切对接企业需求。


  “接下来,苏州高新区将一如既往汇聚八方英才,拥抱全球智慧,持续推动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为创业的梦想点亮前行的明灯,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毛伟表示。(夏燕燕)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苏州高新区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在近日举办的苏州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创新论坛上,苏州高新区联合各级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和金融机构等发布了苏州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新政策和产业基金。
    2020-10-03
  • 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再攀新高

    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再攀新高

    苏州高新区目前累计集聚医疗器械领域各级领军人才370余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超400家,2020年产值达200亿元。
    2021-05-28
  • 苏州高新区成为日韩企业集聚高地

    苏州高新区成为日韩企业集聚高地

    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共集聚日资企业615家,累计投资额200亿美元,聚集了松下、佳能、三菱、富士胶片、日立等世界500强企业17家;集聚有万都底盘、万都海拉、永信精工、乐辉液晶等韩资企业48家。
    2021-06-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