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1-14





  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提交的《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纲要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电轨.jpg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创新名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综合实力实现重大标志性突破,全面小康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与此同时,在创新能级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仍有差距。在新发展阶段,应当对这些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统筹谋划,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纲要草案贯彻了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面体现了《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提出了未来五年及更长一个时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总体安排积极可行,远景目标催人奋进。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牢记“强富美高”谆谆嘱托,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推动“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展现现实模样的关键五年,为扎实推进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圆满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原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人才治理体系,优化人才科技评价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完整的人才梯次结构和培养成长链。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重点产业补链强链稳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提升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布局形成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江北新区、紫东地区、空港新城发展,打造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进一步壮大做强金融产业,打造国家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强化长江生态保护修复。


  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要素市场、营商环境、财政金融、现代产权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厚植发展内生动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有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构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形成经济良性循环。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引进外资;大力促进外贸模式和业态创新,高水平建设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四新”工程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功能板块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坚持“东西南北中”协调并进,完善“一核三极”重点功能布局;加快南北区域门户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淳副城和雄州副城、龙袍新城建设,更大限度拉开城市发展的战略框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三带一体”建设,加快宁镇扬一体化步伐,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水平。


  三、增进民生福祉,完善社会事业,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古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坚持富民优先,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健全完善统筹城乡、覆盖全市、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试点,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快住房保障能力建设,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健康南京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城新区布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高水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统筹发展和安全,加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信用社会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基层管理服务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京。


  四、强化规划统领,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依法推进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有效实施,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搞好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的制定,加强年度计划与五年规划、区域规划与地方规划、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着力做好土地、规划、环境等资源要素保障,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协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到2035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的目标倒排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依法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跟踪监督、动态监测及评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转自: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