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创新举措赋能口岸升级!青岛海关助力山东打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1-28





近日,由青岛海关首创的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监管创新举措通过海关总署备案,为这一模式后续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这种模式,企业可对来自同一或多个原产地的两种或多种进口保税原油,在保税仓库等保税监管场所内进行混兑调和,使其各项指标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加工需要,借此可吸引此前在境外完成的混兑环节向境内转移,助力山东港口打造“进口原油超市”。

“允许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企业开展不同税号下保税油品混兑调和”,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监管措施。日前,在青岛海关所属董家口港海关监管下,中石化董家口商储公用型保税仓库将储存在5号罐的进口安哥拉“奥冠杰”原油和14号罐的进口加蓬“金当戈”原油,通过管道分别压入8号空罐,开启原油混兑调和作业,共计完成混兑原油25.17万吨。

“开展原油混兑业务,可以保证我们仓储安全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下游炼厂的生产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保税仓库负责人闫炳辉说。

据了解,山东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集聚了40多家地炼和石化企业,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产能总量的60%以上。长期以来,各大炼厂从全球采购原油后通常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先根据不同的生产装置和产品需求,进行一定配比的混兑调和。此前,我国地炼企业使用的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混兑的原油,企业资金占用量大、成本较高,在国内开展混兑的需求日益迫切。

对此,青岛海关深入省内港口、贸易公司、炼化企业开展专题调研,针对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所涉及的保税物流管控、原产地认定、完税价格审定、商品检验等海关监管的多个环节,与港口等部门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海关监管方案。截至目前,山东自贸试验区内青岛、烟台口岸已开展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156.4万吨。在新业务模式吸引下,英国、俄罗斯、巴西等多家世界原油巨头纷纷在山东投资布局。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进口大宗商品集散基地,原油、矿石、棉花、橡胶、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构建立足山东、影响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仅是青岛海关服务支持大宗商品贸易的系列自贸创新举措之一。

为支持服务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青岛海关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平台作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围绕片区目标定位,积极加大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监管创新制度探索力度,先后推出各类海关监管创新举措30余项,其中4项在海关总署完成备案,12项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保税原油混兑调和、进境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保税铁矿随卸随混监管模式、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新模式等11项创新举措直接聚焦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以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系统为例,青岛海关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优化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检验监管,海关鉴定人员和检验鉴定机构人员均可通过移动端系统实施现场鉴定,各种计重方式可自动计算,系统自动上传鉴定信息并统计汇总鉴定数据。

“‘智慧鉴定’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每条船能够提高工作效率20%以上。”青岛港前港分公司调度室主任牟雷说,“可别小看了这半小时,每半小时就可以多卸货3000多吨,港口每年可直接受益超千万元,进出口企业的通关费用也能显著降低。”以青岛港进口原油、铁矿业务为例,每年可以节约鉴定时间约670小时,为港口增加直接经济效益约四千万元。

此外,青岛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口岸,为助力天然橡胶期货交易,巩固拓展口岸天然橡胶进口业务优势,青岛海关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橡胶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海关和期货交易所数据优势、监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叠加集成,不断提升标准仓单的金融属性和流通价值。2020年,关区6家“20号胶”期货指定交割库生成标准仓单1.2万手、12.2万吨,实际参与交割仓单1.1万手、10.7万吨,交割仓单占全国实际参与交割量的92.4%。



  转自:青岛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