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杨集镇:打造品牌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02





  

微信图片_20210302161902.jpg


  近年来,郯城县杨集镇充分发挥当地人才、技术、土地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线,积极稳妥进行土地资源流转,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助推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10302161910.jpg


  坚持政策惠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位于杨集镇驻地西侧的高瓦房片区土地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广大农户沿袭“一麦一稻”传统种植模式,农业经济效益偏低。为有效破解农业发展瓶颈,2017年以来,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高瓦房片区在各级惠农政策的引领下,一次性流转土地500亩,实施集种植、采摘、购销于一体的温室蔬菜大棚建设,聘请山东寿光蔬菜种植专家指导农户整地打畦,配套基础设施,并从江苏沭阳、东海等地统一购置优质果蔬种苗,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标准,统一栽植,统一土、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确保大棚果蔬生态、绿色、品质优良。目前,高瓦房片区饮马庄、石柱子、高瓦房等3个村庄兴建46个温室蔬菜大棚项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年平均亩产1万公斤蔬菜,实现纯收入670万元,直接受益农户160户。像高瓦房片区温室果菜产业一样,杨集镇强化惠农强农发展理念,创新农业发展思路,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名优特色蔬菜、瓜果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农业全面振兴。目前,全镇先后发展了“美味”猕猴桃、奇异果、中华蜜桃、雪桃、晚秋黄金梨、“红心”苹果、“珍珠”葡萄等名优特林果园20多家。


微信图片_20210302161918.jpg


  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立足杨集镇资源和区位优势,确立“1+1+1”(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融合发展新思路,着力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膨胀“洼地效应”。重点是利用“互联网+产业”模式,优化恒丰农机合作社农机、技术、人脉资源,完善管理经营体系,打造3000亩“南湖里”优质水稻生产加工基地,擦亮“南湖里”大米金子招牌;发挥金丰公社品牌优势,托管土地1.2万亩,打造以订单莲藕、土豆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推广“莲藕+龙虾”(螃蟹)共作综合种养高效生产模式,集中连片发展生态藕虾共作循环种养荷塘42个,种养面积1250亩,种养户每亩年可增收6000元。特色产业项目的加快推进,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变,促进了产业兴旺、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微信图片_20210302161906.jpg


  创新+合作,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杨集镇抓住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有利契机,加大投入,整合土地资源,精心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技术创新来激发和强化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恒丰农机合作社是杨集镇重点培育的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镇党委、政府强化服务,引领合作社与“农字号”龙头企业攀亲联姻,引智引资,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商行+农户”、“合作社+物联网+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在资金、场地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扶持,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恒丰合作社建立了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建设了水稻育插秧工厂、优质稻米、有机蔬菜3个生产基地,入股社员309人,拥有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高速插秧机等240多台,粮食低温干燥设备3套,电教器材27套,机库棚2600平方米,干燥车间1500平方米,作业范围涉及耕整、育秧、插秧、植保、收获及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机械服务辐射延伸周边多个乡镇,合作社先后被山东省和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授予“省级示范社”和“国家级示范社”。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种植村石柱子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抓好蔬菜产业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订单式生产发展,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强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如今,全村共兴建标准化蔬菜大棚26个,打造标准化稻虾、稻蟹种养示范基地140亩,带动本村及周边50多户、18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李井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