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村庄故事】小山口村:老槐树的长情守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20





春天的沂蒙大地,满目苍翠。来到蒙阴县联城镇小山口村,漫步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一座座排列整齐的二层小楼,红瓦白墙、鳞次栉比、绿树环绕,背靠身披绿装、逶迤起伏的龙腾崮,一派温馨祥和。山还是那座山,却让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和过去印象中的小山口村联系在一起。"这是小山口人几十年奋斗的结果。"老村委主任王有顺自豪地说。


微信图片_20210320091715.jpg


  1978年冬天,我随工作调动的父母来到联城乡,插班到联中读初二。刚到班里,我就发现了当地奇特的方言,同学们把"水"读作"fei",把"说"读作"fuo",所有"sh"声母,都读作"f"声母。为了尽快和同学们融成一片,我也学会了很多当地方言,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语文老师,领读课文还把"栓住"读作"fanzhu。"班主任老师家就是小山口村,有一次他生病在家休养,周末同学们相约前去探望,离镇驻地两公里的路程,我们步行不一会就到了,一到村口,跟着父母辗转了几个乡镇、见识过很多山村的我被惊呆了。真是村如其名,一座高耸陡峭的山梁横亘在村前,在险峻的山崖上劈一个豁口,就是连接山里山外的唯一道路,狭窄的仅能容一人通过。坐落于山窝里的小村子,散落着破旧草房,原始的像回到了远古时代。老师告诉我们,1972年春天,村里发生过一场火灾,由于道路不畅、缺水施救,县里的消防队虽然及时赶到,但在山外干着急进不来,眼睁睁看着大火蔓延了整个村庄,惨状目不忍睹,乡亲们捶胸顿足,叫天不应、呼地不灵,一场大火过后,乡亲们的生活陷入了更加贫困窘迫的境地。


  "小山口自古缺水啊,那时村里只有一眼山泉,村民吃水都不够,更别说浇庄稼和饮牲口了,为了防止抢水,村里派了一位负责任的妇女看管泉眼,每家每天几瓢,定量平均分配。"说起当年,王有顺一脸的辛酸和无奈。


  水,成了小山口村的命根子,家家户户只能在山岭薄地上种植地瓜、谷子等耐旱庄稼,风调雨顺的时候还能填饱肚子,遇上干旱天灾便吃了上顿没下顿,小麦白面更是奢侈品。现任村支部书记秦承中回忆说:"那时小山口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穷村,我们上学都抬不起头。麦收的时候,有的同学故意问,你家分了几斤麦子啊?同学们都吃上玉米煎饼了,我们连地瓜干煎饼也吃不饱。"村里接近十年没有外村姑娘嫁进来,光棍太多,有儿有女的家庭开始换亲或者几家转亲,那时的小山口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小山口村又板又粘的土质,特别适合种谷子,打出的小米口感格外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勤劳的乡亲们就将种植的谷子在石碾上加工成小米,背到山外的集市上出售,没想到却成了抢手货。山路崎岖,一开始村民人工背,后来条件好的买了自行车,但到山口那里要先把小米背下去,再回来把自行车扛下山。


  1980年,实在不忍心看到乡亲们在贫困线上苦熬,辞去乡里公职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王富岭,开始带领村民打通连接山外的公路。山陡路峭,光落坡就要下挖12米。村支部成员带头捐款聘请了专业队,王富岭带领民兵白天放炮挖山,晚上挑灯夜战,寂静的夜晚从此被叮叮当当的凿石声打破。冬战严寒、夏斗酷暑,经过四个冬春的苦干,一条宽6米、长1500米的路修通了,久困大山的乡亲们走出了山门,拖拉机也突突地开进了大山里,小山口村从此打开了致富之门。


微信图片_20210320091721.jpg


  路通了,解决吃水难又摆上了日程。王富岭召集班子成员商量了几个晚上,达成了共识:小山口村穷,穷在缺水,治水必须先治山。在光秃秃的山上栽树谈何容易,村干部凑钱买了松柏苗,像愚公那样,一棵一棵地栽种着希望。小山口人最盼的是下雨天,人家都往家里跑,他们却披着蓑衣背上树苗往山里奔。干部的模范行动感染带动了乡亲们,家家户户不计报酬地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整整两年时间,在4000亩荒山上栽种了侧柏、槐树、火炬树,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山上有了树,阻止了地表水的流失,涵养了水源,王富岭又带领村民一鼓作气开始治水工程,没有地下水,就打大口井存蓄地表水,他们执着的劲头感动了上苍,历时七个月,终于在岩石上打出一口直径20米、深18米的大口井,之后又陆续修建成八个蓄水池,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山坡上的农田也得到灌溉。小山口村彻底告别穷山恶水的日子。


  小山口村从此迈上发展快车道,乡亲们日子越来越红火,王福岭却积劳成疾,不幸身患癌症。在与病魔抗争了两年之后,2002年8月,这位乡亲们的好带头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走完了他不朽的人生,年仅58岁。


  

微信图片_20210320091726.jpg


  沿着宽阔的柏油路,我一路驱车来到大山环绕的旧村遗址,在一棵已经枯死的大槐树下,我静静的肃立着。"王富岭是为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累死的,他去世后,这棵他亲手栽的槐树也枯死了,去陪伴老书记了。乡亲们谁也不忍心砍伐它,想念老书记时就来树下转转,见到这棵大槐树,就像见到当年的老支书。"一位老乡深情地告诉我。夏日的阳光洒在枯枝上,没有了生命的树干依然耸立着,就像王福岭挺拔的腰身、不屈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210320091733.jpg


  登上龙腾崮,放眼望去,层峦叠嶂、郁郁葱葱。脚下的青龙山脉绵延不断,果园纵横阡陌、错落有致,一派"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的沂蒙美景。神奇的盘古洞口若隐若现,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的千古秘密。半山腰有两眼村民的吃水井,四周松柏环绕,井水清冽甘甜,富含硒、麦饭石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城里人都慕名前来取水。桃花源里,果农正在打理果树。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健身,孩子们追逐嬉闹,一派欢乐祥和、幸福安宁。每逢周末,城里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远离城市的嘈杂喧嚣,全身心投入大山的怀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纯朴乡情。  


  如今的小山口村,是赫赫有名的先进村。党支部书记秦承中说:近几年,村里立足优势,发展传统产业,成立了小米加工合作社,注册了"麦保"小米商标。旱地西红柿同样以沙瓤、甜糯、口感好而广受欢迎。小山口村先后被授予"国家AA级景区"、"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临沂市旅游特色村"、"临沂市美在农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集生态观光、民俗旅游、休闲娱乐、果品采摘和绿色餐饮于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桃花源"。


微信图片_20210320091737.jpg


  山变容颜、人变精神。小山口人不畏艰难、不甘贫穷、战天斗地的奋斗经历,令后人敬佩。几十年不向贫穷落后和穷山恶水低头的"小山口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将永远激励小山口人在这片有着光荣历史的土地上创造美好生活和新的辉煌。(文图\尚红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