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果转化,如何烧旺“市场”这把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22





  成果转化,如何烧旺“市场”这把火


  ●科研机构希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企业希望通过科技进步获得发展优势,“两头热”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强化包括交易平台、专业人才等在内的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当前多数交易市场更多的是需求对接平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平台。山东省正积极支持以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为主组建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实体交易机构,加强线上平台建设。


  ●不应仅着眼转化环节,还需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帮助企业、产业更好地向科研机构提需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由末端走向前端。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绍峰专门来到学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咨询学科性公司注册事宜。刘绍峰团队与省内某石化企业签订中试研发技术合同后,对方看重其团队在制作高分子材料催化剂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中试取得成功很有信心,开始探讨进一步合作事宜。


  此前,刘绍峰也有一个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他认为,现在政策激励性很强,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充分照顾研究团队。学校成果转移专业力量对学科性公司也能进行一定的监管,研究人员不用花费太多心思用于公司运作,可以安心搞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人刘玉梅介绍:“学校规定,2017年以后实现成果转移的,收益的95%归成果完成团队所有。创办学科性公司的,奖励成果完成人70%的股权或股权收益。我们则主要提供咨询、法务等服务,以减少研发人员后顾之忧。”如此激励之下,青岛科技大学已注册学科性公司近80家,孵化科技型企业300余家。


  一直以来,山东省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进入“十四五”,特别提出要强化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强化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需要大量市场化的科技资源。高校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但以往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高校所有,职务发明人无权利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因此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十分关键。2020年8月,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发文,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遴选8家单位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其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列在试点任务第一条。青岛科技大学正是试点之一。


  “下一步将加强试点总结交流,适时推广典型经验,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副处长冷振喜介绍。


  长期以来,科研机构希望科技成果能尽快转化,企业也希望通过科技进步获得发展优势,这种“两头热”的状况促使不少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或联盟兴起。平常,刘玉梅通过“蓝海技术交易网”发布需要转化的成果,寻找企业需求。每年还会组织“供需答辩会”,搭建企业与研究人员合作桥梁,实现线下精准对接。


  “严格来说,省内多数交易市场更多的是需求对接平台,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实现交易,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平台。”冷振喜说,交易平台需要有国家批准的资质,山东省能实现交易的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拥有科技成果评估、挂牌交易、知识产权运营、科技金融、园区落地、技术经纪体系培育6项核心能力,目前已与12家高校签约。2020年,完成4410宗科技项目评估,成果挂牌交易项目456宗,挂牌金额1.04亿元,成交107宗,成交金额1.41亿元。


  与此同时,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非法人)无法进行工商注册带来的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已不能适应全省技术成果交易未来发展。


  冷振喜说:“目前,山东省正积极支持以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为主组建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实体交易机构,加强线上平台建设,打造市场化主体运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积极引导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进场交易,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确保交易机构规范运作及交易行为有序开展。”


  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科技成果为实验室阶段成果,不适用于中介服务即时转化市场化需求的情况,以至于企业用不了、接不住。成果转化中试熟化、资金注入等关键环节保障条件缺乏,也影响成果进一步转化。


  中试是新产品开发的必经之路。一般来说,企业单方面建设中试基地的积极性不高。刘玉梅介绍,借助化学方面的专业优势,学校与青岛相关单位合作建设了一批中试基地,起到了“熟化中心”的作用,帮助一批成果成功转化。


  可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企业设立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中试熟化的机构,并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奖励机制,或能破题。


  成果转化同样需要专业人才。2019年至2021年,全省共有51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通过省级备案。2020年,省科技厅组织多场培训,培养技术转移人才1000余人次。


  据悉,山东省将统筹整合技术转移资源,加快构建“基地、大纲、教材、师资”四位一体的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将普遍设置技术经理人和成果转化专员,提高成果转化专业化水平。


  科研和产业深度融合能有效提高转化效率。采访中,有受访对象表示,强大的产业支撑,且产业发展与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结合紧密,才能推动技术与产品良性循环,让转化水到渠成。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表示:“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不应局限于科技成果转化环节,而应由最后一公里向最初一公里转变,即解决谁来创新、去解决谁的需求的问题。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应充分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帮助企业、产业更好地向科研机构提出问题,使市场需求真正在科技成果选题、科技活动组织以及科技成果的最终应用环节中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目前,山东实施的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其实就是一种成果转化机制,企业自身也可以设立科研基金,提出需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由末端走向前端。此外,政府应充分考虑山东科教资源特色所在,分类分级制定转化政策,实现精准指导。”


  省教育厅副厅长白皓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大力实施‘百校三个一’工程。每个省属院校结对一个大院大所,开展协作攻关;结对一个产业园区,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对一个重点行业协会或链主企业,共建科教产融合联盟。藉此形成教产研无缝对接机制,引导高校主动对接社会需求,主动承担企业行业科研项目,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服务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将试点校企联合引才,建立多方共享用才机制,推动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赵丰)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转自:大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