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提升南昌工业企业竞争力


作者:万晓霞    时间:2015-08-12





  今年6月,互联网上一款小牛电动踏板车,经过15天京东众筹,创下了7200万元这一国内最好的众筹成绩。其中,“小牛”身上一只名为“天使眼”的车灯可谓亮点中的亮点。这只由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开发的最新硅衬底LED技术打造的“天使眼”,相比传统车灯近光路面照度提升了25%,远光中心光强提升了30%,照射距离增长了20米,但功率仅为传统车灯的1/5。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具体体现。如今,南昌正在通过切实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以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眼下,江铃小蓝基地国际级整车研发中心一派繁忙。基地冲焊、涂装等四条生产线300台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彰显了江铃汽车的智能化。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主导载体,建立技术中心将有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南昌市着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目前该市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已建立了技术中心或技术研发机构。其中,泰豪科技、江铃集团等5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定,方大特钢等60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省级认定。

  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南昌工业开发新产品不断涌现:江铃“新全顺”轻型客车、三鑫医疗静脉留置针、泰豪智能发电机及精密电源机、江联能源环保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锅炉、汇仁药业“肾宝片”、中机公司不落轮车床、联创光电高亮度LED……目前,南昌一大批优秀新产品均已形成产业规模,并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进而成为推动南昌市经济快速增长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力量。

  尽管南昌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有了一定进步,但与全国先进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立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南昌市工信委了解到,目前,南昌市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并缺乏有效的配套资金支持,而且产业规模扩大与核心技术缺乏矛盾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人才也比较匮乏。据介绍,南昌市九大重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77%左右,汽车、航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虽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生产技术、生产装备和制造工艺,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一些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弱。

  针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投入少、核心技术少、人才紧缺等问题,江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位于南昌经开区的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是由全球最大的独立变速器制造商之一德国格特拉克集团与江铃汽车集团合资组建而成的。面对该公司每年几百名技术工人的缺口,南昌经开区联合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辟了“格特拉克班”,专为公司输送变速器制造人才。目前,该公司发展蒸蒸日上,特别是今年1-5月,该公司生产了43万台变速箱,比去年同期增产4万台,纳税1.9亿元。

  技术与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据南昌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昌市将加速推进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的生产制造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优势相结合,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切实提高高校、科研院所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向企业传递的供给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形成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有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并形成产业化。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