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长江经济带 为中国经济腾飞添翼


作者:吴学安    时间:2015-06-03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夕,由国家发改委召集的“长江经济带”特别会议在北京举行。江苏、重庆、四川、湖南等11个省市围绕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提出重要意见建议。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长江经济带”为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内陆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沿岸数百条支流辐射南北,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长江流域在中国版图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沿岸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经济运行对整个中国来说,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去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将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此外,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也随指导意见发布,目标到2020年,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6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会议认为,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缩小东中西差距;又能优化经济结构,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此前,在京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课题汇报会上,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长江经济带范围涵盖九省二市。这意味着,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主体的长江经济带正式扩容。

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的长江,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轴线之一。当时有两条经济发展轴,一条是沿海,一条是长江。但30年来,长江与沿海发展渐渐拉开了差距。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形成了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但广袤的内陆地区仍相对落后。这种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均衡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构成了不同的压力。就发达地区来说,大量外省人口被其吸引而迁居过来,导致城市急剧扩容,不仅使房地产市场面临压力,而且对城市环境等也产生了重负;而对内地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市场资源被发达地区吸附,导致大量人口特别是优秀劳动力外移,加剧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难度。建立长江经济带,就是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将一些已经不适应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认为,长江经济带横贯中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对于开启东部、中部和西部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可以有效带动西部改革,进而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黄金水道”为经济腾飞添翼

3月29日,来自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专家学者齐聚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出席该校主办的“长江经济带跨区域合作研讨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不能把目光简单停留在水、陆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联动上,而要以港口和园区两大重要节点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联动共建。他们呼吁破除行政区划壁垒,让这条新型经济带真正“流动”起来。

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战略纵深转移”,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是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习惯把长江经济带比喻为一条巨龙,当他昂首舞动之时,经济分量的增加和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将为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长江经济带区域占全国经济总量超过40%、近24万亿元的经济体量。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说,长江经济带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最聚集的地方,比如中国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2个,而长江流域就有5个。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重点开发区就有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滇中地区等重点工业化、城镇化的地区。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引擎。

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可以预见,长三角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后,各省市将出台新举措深化产业分工合作。

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由国务院批复的区域规划就有长三角、成渝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江苏沿海地区等,还有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和重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和长株潭的“两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如此,国家级新区大多布局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比如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现在,长江经济带所要发挥的就是“串联效应”。在国家城镇化战略布局的“两横三纵”格局中,沿长江的一横相比其他轴线更具有天然的优势——长江黄金水道的存在,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长江黄金水道是一条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航运是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长江货运量已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但仍有很大潜力,要更加注重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的竞争优势,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目前,上海、重庆、武汉三大航运中心已经成为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的重要门户和传导枢纽。另外,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要把主动脉打造得更为强劲,通过以主带支,以线带面,发挥长江干线2838公里航道的作用,辐射带动长江干线流域九省二市这个“面”,使长江这一大动脉更有力地辐射和带动广阔腹地的发展。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了包括长江沿线11个省市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李克强在会上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从区域发展来看,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的发展本身并不均衡。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溯长江而上,最西部的贵州人均GDP则只有3000多美元。只有以长江经济带为一体化通盘考虑,提高基础投资的规模效应,发挥产业衔接和生产要素结构的互补效应,打造统一市场,才有望形成一个开放融合、分工协作的新的经济生态系统。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近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省份借助区位条件正在谋划向西开放的文章,长江黄金水道上的四大城市是否能完美牵手还有很多问号。以重庆为例,“渝新欧”列车开通已成为加快向西开放的最明显标志。“渝新欧”是重庆经新疆跨欧亚直至欧洲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终点位于德国西部北威州的欧洲最大内河港——杜伊斯堡港,比海运时间缩短1/2、比空运价格便宜1/2,每周2~3趟,将IT产品源源不断地向西送往欧洲地区。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认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核心在于解决沿江产业布局和城巿群推进。身处黄金水道,是临港城市发展最大的优势,衡量一个城巿的繁荣度和竞争力,是看这个城巿的集装箱的吞吐量,有多少万标箱。正所谓“港与城兴,港与城衰,城港共繁荣”。如欧洲的莱茵河,将欧洲大片经济发达地区与港口结合在一起,共生共荣。而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点之一的成渝经济区,在沿江产业的布局当中,依托重庆的果园港、寸滩港、万州港,四川的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等共同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起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无疑将由目前的“沿海一竖”转变为“T”型结构。在提升东部沿海发展质量的同时,内陆开发开放也将再次全面提速。有专家预测,未来15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毫无疑问,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审计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