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在行动 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年中盘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4-09-19





  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在调整中进一步优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闪光点。据统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0%,增速超过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46.6%,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占比超过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三产的“两个超过”具有转型升级的标志性意义。在各地半年报成绩单中,多项指标、多方数据更是清晰显现: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备受追捧。这些可喜变化让记者感到,转型升级确有起色,结构调整值得点赞。

  三产领头快跑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助推经济转型的标志性举措,近年来被各地大力推崇,并初见成效。比对各地公布的半年报不难发现,天津、贵州和新疆的第三产业增速均高达10.2%,三列快车并驾齐驱,甚为出彩。

  在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京沪两地,服务业继续登攀。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79.08%,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5%,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生产性服务业的领涨优势凸显。上海服务业比重上调幅度更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62.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功劳同样归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交通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0.5%,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分别比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2.7、4.7和1.2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迅跑,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前行。上半年,浙江三产增加值增长8.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领先GDP增速1.2个百分点。经济强省广东第三产业占比升至47.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且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快速增长8.7%,比重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7.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产业朝着现代化、高级化迈进,则是工业结构调整的显著特点。上半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5%和48.5%,比上年末提升1.5和0.5个百分点。浙江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34.4%、33.7%和24.1%,同比提高0.8、0.4和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4%。河南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增长12.6%,增幅高出全省工业1.4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到43.6%,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为49.0%,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此外,一些省市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了有特色的结构调整之路。能源大省陕西力促非能源工业发展,上半年,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湖北省继续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比例调至36.8∶63.2,轻工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湖南省规上工业中非公企业增加值占比为71.5%,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7.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扶新汰劣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手段是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发展现代工业尤其如此。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正向着制造业强国迈进。瞄准这一目标,东部制造业大省在工业结构调整中,主动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速淘汰高耗能产业,这些努力在今年上半年已有所回报。

  截至6月底,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总产值占规上工业的24.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已提高到25.5%,先进制造业占比提高到48.5%。浙江省淘汰了一大批造纸、印染、制革、化工、电镀和砖瓦窑等落后产能,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3.4%,增幅低于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工业提质增效的领头雁作用日益显现。上半年,江苏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销售收入约增14.8%,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6个百分点。1-5月份,徐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3.3%,高出全市工业17.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实现利润增长281.3%;新材料实现利润增长9.8%,利润占新兴产业的31%;新能源汽车实现利润增长50%。

  据记者观察,不仅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追“新”求“高”干劲十足,即使是在中西部地区,高歌猛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也相当可观。上半年,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8%,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7.1个百分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2.5%,尤以航空航天产业最为抢眼,完成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8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攻城略地”,令传统高能耗产业步步后退,产业挤出效应凸显,工业竞争实力渐强。上半年,湖北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同比加快10.7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13.4%,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较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1%,占规上工业的9.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长15.8%,占规上工业的13.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31.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河南高技术产业增速达到15.8%,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上升到6.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36.4%,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西部省区工业更新也有大手笔。上半年,宁夏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色。全区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倍;而高耗能工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则下降3.1个百分点。青海省的调整结果显示,轻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装备工业占比分别提高1.1和0.5个百分点,而资源类行业占比则回落2.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较一季度回落3.0个百分点。贵州一改工业倚仗矿产资源采掘行业的格局,247个3000万元以上建成投产项目82%分布于建材、装备制造、轻工和化工等行业,重点耗能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下降面达到64.6%。

  投资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须关注投资结构的调整。因为,今天投资结构的优化将决定来日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协调性。对此,不少省区有共识,更见诸行动。

  研读各地中报,上半年,投资结构优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投资有保有压。上半年,海南三产投资增长17.6%,比1-5月提高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81.6%;工业高耗能行业投资受到抑制,增速降低1.6%,同比下跌32.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跌64个百分点。江苏三产投资增长21.5%,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51.0%,比重超过二产。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比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18.2%;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4.3%,同比回落9.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普遍受宠,现代服务业投资炙手可热。上半年,河南三产投资增长23.0%,高于全社会投资1.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45.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增长1156.3%,信息服务业增长239.6%。广东三产投资增长18.4%,占全社会投资的66.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投资增长均在50%以上。浙江省三产投资增长22.5%,高出全部投资5.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6.7%和76.5%。陕西三产投资增长28.7%,高于全社会投资8.8个百分点,比重占全部投资的六成以上;其中,交通邮政业投资增长45.2%,文化产业投资增长46.3%。在内蒙古新兴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5.5%、64.5%和72.7%。

  二是民间投资大步流星。乘着简政放权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东风,民间资本活力释放。上半年,京津冀三地民间投资竞相提速。北京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5%,快于全社会投资增速20.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38%,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天津民间投资增长30%,快于全社会投资13.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58.8%,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河北民间投资增长16%,占全社会投资比重高达79.9%。安徽省民间投资增长22.5%,比全部投资高4.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68.9%。四川省民间投资增长15.7%,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56.9%,民间投资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6.9%,拉动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

  三是技改投资加大力度。从工业投资看,上半年,技术改造投资颇受热捧。广东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20.9%,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宁夏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3%,高于工业投资4.4个百分点。在浙江,占工业投资65.2%的技改投资增长11.8%,高于工业投资增幅4个百分点。安徽省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8.4%,增幅比制造业投资高11.5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奏效

  尽管各地调整的重点不同、方式各异、力度不一,但许多走在前面的省区,今年上半年都尝到了甜头。

  ――产业集聚区对工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河南省通过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不断推进亿元以上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建设,区内企业数量已占全部工业的37.5%。上半年,集聚区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48.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8%,拉动工业增长7.1个百分点。湖南产业集聚水平再上台阶,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51.8%,首次突破50%,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浙江高新区和高新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7.0个百分点;1-5月,利润总额增长16.4%,增速比规上工业高5.0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和物流业提质增效精彩连连。前5个月,浙江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利润总额增长19.8%。仅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淘宝、支付宝等5家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就分别增长45.3%和36%,占规上高技术服务企业的22.4%和47.1%;人均创造利润8.5万元,增长14.5%,是规上服务企业的2.8倍。与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的快递物流业更是增速惊人。上半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同比增长78.9%,日均543万件,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其中,同城业务量增长76.7%,占全省快递总量76%的异地业务量则猛增80.5%。

  ――高新技术产业大大提升工业竞争力,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保驾护航。上半年,安徽省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产值5156.7亿元,增长16.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6.5%。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联宝电子、京东方科技等大进大出项目的带动下,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进出口12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增幅高于全省20.3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53%。其中,出口8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增幅高于全省20.9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7.9%。上半年出口总额位居西部第一的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了28.6%。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值同比增长36.5%,占全市出口总额逾四成。

  ――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高耗能行业,也为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上半年,京津冀三地联手治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收效有目共睹。从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看,北京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河北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天津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看,北京下降9.4%,天津下降12.3%,河北下降9.1%。据环保部近日公布的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上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重污染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污染强度均明显降低。

  纵览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成绩单,亮点多多固然可圈可点,但就全局而论,这项工作依然相当艰巨、任重道远,亟须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再接再厉,期待中国经济且行且调,渐进渐强。


  转自:中国信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