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当好新经济的发动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张鹏    时间:2016-06-03





  中关村成为引领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关键枢纽和核心支撑力量


  中关村软件园集聚了277家软件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日前,一组来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最新统计数据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今年第一季度,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收入8326.6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技术收入1163.4亿元,同比增长32.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5个百分点,对总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25.5%,其中近三成的企业技术收入占比在50%以上;大型企业支撑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实现收入5894.5亿元,同比增长18.7%,占中关村示范区70.8%;


  新增上市企业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284家。截至目前,2016年新增挂牌或通过备案企业188家,累计有101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或通过备案;企业间并购持续火爆,发起并购交易案例157起,披露并购金额540.4亿元,均实现翻番增长;


  352家企业获得358次风险投资/天使投资(PE/VC),获投金额661.7亿元,同比增长60.8%,平均每天发生3.9起融资,获投金额7.3亿元。其中,美团网、滴滴出行等潜力领军企业分别获得33亿美元的E轮融资和10亿美元的F轮融资;凌宇智控、暴风魔镜等拥有新兴业态或拥有前沿技术的企业亦获数千万元投融资……


  骄人的业绩与强劲的发展势头,得益于中关村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赢取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先机与优势。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始终瞄准科技创新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制高点。目前,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中关村企业已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15年年底,中关村共创制发布标准5571项。其中,国际标准202项,国家标准3111项。


  “中关村正在成为新经济的发动机。”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说,这体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促进各领域的转型升级。同时,前沿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相结合,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如小米、滴滴、58同城等企业在中关村诞生并快速成长,成为移动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领跑者。


  “在科技领域,我们过去更多的是‘跟跑者’,但当今世界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我们不能满足于‘弯道超车’,在很多领域完全可以成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郭洪表示,自主创新在中关村开花,产业升级在全国结果。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理应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这是中关村的重要使命。”郭洪说。


  引领创新发展新潮流


  中关村正在成为新经济的发动机,目前已形成四个标志。


  据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引领新技术发展潮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纳米材料、机器学习、智能硬件等方面的很多技术创新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二是引领新模式发展潮流。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方面,诞生了一批引领潮流的“双创”模式。如在在众创方面涌现出以创新工场等37家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在众包方面涌现出以百度、小米、京东等为代表的“知识众包”“研发众包”“O2O众包”等众包模式;在众扶方面初步形成市场、社会、政府促进创新“联合治理”格局,建设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南北生物材料监管平台等一批专业服务平台;在众筹方面建设全球股权众筹中心,涌现出天使汇平台等32家股权众筹平台和全国首家股权众筹行业组织。三是引领新金融发展潮流,为新经济提供了强大资本驱动力。如融360、拉卡拉、人人贷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活跃在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84家,上市公司市值逾4万亿元。四是引领新业态发展潮流。如奇虎360、去哪儿网、乐视、找钢网、大北农、金山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和自身的转型升级;滴滴出行、美团、今日头条、春雨医生等将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催生新业态;小米、利亚德等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占据?拔⑿η摺绷蕉耍氏种圃煲捣窕奶卣鳌?


  “当好新经济的发动机,中关村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征。”郭洪表示,一是互联网和大数据促进各行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被分享经济所改变,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已成趋势。二是前沿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相结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智能家居、智慧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不断发展壮大。如清华大学推出的慕课远程教育,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可使每个人在家选修清华大学学分课程,也可同时接受欧美知名大学的课堂授课,使不同国籍的几十万人成为同学。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特征。


  与此同时,新经济亦带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2015年,中关村新增创业企业2.4万家。“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正成为新的主流创业模式。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新的组合机制,第一次在制度层面表明人是企业成长最重要的因素,资本已无法单方面决定企业的战略决策,企业的管理路径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今年5月20日,7名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我国永久居留证,成为首批通过中关村“绿卡直通车”获批的外籍人才。在公安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关村推出了开通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设立审批服务窗口等10项全国首创的出入境政策,成为全国外籍人才管理力度最大的制度创新。而这,只是中关村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关村精心构建的人才、技术和资本“新三驾马车”已经开始发力,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用,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的诞生,中关村在部分技术和产业创新领域一次次完成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中航材料院石墨烯应用研究、中科院理化所液态金属技术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今年一季度,中关村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2284件,同比增长351.4%,占北京市申请总量的八成;商汤科技自主研发的“人脸布控系统”可从海量的视频监控中进行实时人脸识别,近期这一在美国发布的技术成果已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柏惠维康公司生产的神经外科机器人,可用微针直抵靶点,以2毫米的微创手术代替过去的开颅手术,30分钟即可完成主刀医生的手术方案,这一世界领先技术现已临床应用,其系统可依托互联网开展全球远程医疗,标志着我国医疗机器人和远程手术共享的时代即将来临……


  如何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显然,仅靠本土技术积累升级产业将耗费极大的时间成本。抢占先机至关重要。2015年,中关村企业发起境外并购案37起,披露金额561.5亿元,同比增长55.4%。紫光股份选择用国际并购加速自主创新的路径,使我国实现了手机芯片设计从零到世界前三的飞跃;利亚德以合并形式完成对全球现实和数字标牌技术领先企业Planar公司的私有化交易,实现了主流显示技术下的产品全线覆盖;捷成股份成功并购有着全球领先音频播放技术的比利时AT公司……


  不只是新技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业态,亦使中关村备受瞩目。京东商城的电子商务和到家服务,奇虎360的免费安全,去哪儿网的在线旅游,乐视的互联网电视……“中关村的创新实践使得新经济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新大陆’,而且已经成了千万市民的日常新体验。”一位业内人士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中关村的创新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以跨国公司为例,仅仅在10多年前,他们来中关村还只是设立研发中心,因为其更多看中的是中国的市场;而现在,跨国公司来中关村则是为了设立孵化器,因为其瞄准的是中关村的创新能力。今年年初,英国处理器巨头ARM公司在中关村核心区设立一家孵化器,组成了国际专家团队,以在中关村搜索、培育新生的科技企业,并将其嫁接到其全球产业链上。而微软公司早在3年半前即在中关村设立了微软创投加速器,目前已经孵化了全国首家由移动APP操控智能无人机公司亿航、全球首家人工智能客服提供商智齿科技等126家前沿技术公司,这些企业服务的个人客户超过5亿人,总估值超过380亿元。


  引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立足于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北京,开始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逐渐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转而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而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中关村恰好成为引领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关键枢纽,成为北京市以创新创业为动力,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产业,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与服务、新一代健康服务等8大专项,瞄准产业高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核心支撑力量。2015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支出136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达5.95%,比2014年增长7.8%;中关村企业实现总收入4.08万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8%。


  显然,中关村对首都乃至全国的调结构转方式既有示范作用又有带动作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高精尖”政策带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收入稳步增长。从细分领域来看,软件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等均实现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北京市高度重视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大环境带动。今年年初,北京市专门设立了“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用以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中关村充分发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战场”、“排头兵”作用,引领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中关村不断迈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目前,京东方、联想等中关村企业已逐步掌握部分领域技术和市场的国际话语权;以小米、京东等为典型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的近七成;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为代表,初步显现产业集群创新格局;互联网、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和自身的转型升级;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催生新业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特征;2.6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软件园聚集了277家软件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每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466亿元,而与惊人的产出相对应,中关村软件园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能耗仅为0.0087吨标准煤,为北京市平均值的2%;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万元GDP能耗逐年降低,以2014年为例,其万元GDP能耗约为0.087吨标煤,约为北京市同期水平的1/5,全国同期水平的1/10。


  中关村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关村丰台园依靠占1/4的从业人员,产出了该区63%的收入;密云园和延庆园分别依靠占该区1/10的从业人员,产出了近三成的收入。近5年来,中关村实现的增加值占北京市GDP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关村对京津冀和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神雾的燃烧技术、赛美环能的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等自主创新成果研发在中关村,成果转化在河北和天津;中关村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约40%,其中近80%输出到京外地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布局,上市公司的报表收入四成为京外取得;股权激励、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等先行先试政策在中关村试点成功后,向全国推广。


  引领深化开放合作创新


  不久前,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海外子公司中关村(国际)控股公司与美国C.M.Capital投资公司合作设立的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在美国硅谷核心地带圣克拉拉市揭牌。据介绍,该创新中心办公面积约7000平方米,设置孵化器、加速器、中关村跨境办公室、展示中心、路演及活动区等功能区块,未来将作为中关村的国际窗口,为中关村企业走向硅谷、走向世界、参与创新创业的全球化进程提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平台。


  全球创新的有机网络日益形成,以中关村和硅谷为代表的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通过网络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硅谷作为全球创新潮流的引领者,其发展经验非常值得中关村学习借鉴。建立硅谷创新中心就是中关村主动融入硅谷创新生态体系,通过跨界融合、开放共享、促进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为社会发展创造更伟大价值的战略性举措。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许强告诉记者,设立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在硅谷“一司一金一中心”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中关村积极布局海外,从全球范围挖掘创新资源,运用“基金+孵化器”模式,加大力度挖掘引进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和高端项目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将秉持源于创新、支持创新、引领创新的宗旨,引领中国科技创业者融入当地创新生态体系,更快更好地推动中美创新交流。


  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无疑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一环。而在引领区域协同创新方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同样可圈可点,亮点频出。


  2014年8月,京津两市“1+5”系列合作协议做出关于共同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工作部署。为此,中关村管委会与天津市政府、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等部门积极对接,通过前期调研对接,目前已形成《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将重点从园区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强化合作。据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借鉴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建设经验,打破传统的“共建产业园+项目招商”模式,不仅将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向天津延伸,加快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科技融资、创业孵化等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体制、国际化、市场化、行政审批等方面改革试点,共同吸引、聚集、整合全球智力及创新资源,还将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将中关村示范区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在两地交叉覆盖,争取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吸引聚集、金融服务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共同出台一批推动科技创新和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中关村企业已在天津设立分公司603家,投资成立子公司658家,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同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出,中关村提出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即着力发挥中关村大数据研发服务及天津装备制造优势,依托承德、张家口等地自然资源和成本优势,谋划打造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以发展大数据产业为抓手,驱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地区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


  2015年8月,“承德·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合作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关村200多家大数据企业聚济一堂,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和戴尔、浪潮、万国数据、数海科技、亚信、中兴网信、神州数码等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公司与承德签署了协议,将在承德部署建设数据中心、区域总部等,投资总额预计达到220亿元。


  此前,北京市经信委和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冀两地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数据产业优势,共建张北云计算产业园,赛伯乐、阿里云等中关村企业投资的张北云联数据中心、“京北云谷”云计算与智慧产业基地等项目入驻该园区。


  目前,京冀两地的大数据项目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而随着张家口、承德相继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迈开坚定步伐,再加上此前已经分别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和装备制造基础的中关村和天津,“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由此初具雏形。


  另据了解,中关村与保定合作建设的创新共同体已于2015年4月揭牌。该项目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所属企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该创新共同体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京冀“6+1”系列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关村在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的布局中又迈出重要一步。


  “这也是中关村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的一种新的尝试,即以输出中关村品牌和管理运营为主要合作内容的轻资产合作模式,是复制中关村在城市建成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验的典型案例。”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张鹏报道)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