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全面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6-05-30





  5月16日,为期四天的“2016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落下帷幕。糖果、奶粉、红酒、保健品、咖啡豆……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齐聚义乌,熙熙攘攘的买家将这些商品卖向全球各地。“买全球,卖全球”的义乌发展新思路相当清晰。


  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在博览会期间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30多年前的“鸡毛换糖”一路走来,义乌靠的是在改革创新中转型升级,步步壮大。如今,面对附加值不高、电子商务分流、劳动力成本上涨等挑战,义乌将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立志于完成从“全球最大批发市场”向“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再次飞跃,全面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活力四射的“义乌上河图”


  2011年5月6日,义乌成为中国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试点给义乌带来了巨大红利。可以说,启动试点后的5年是义乌外贸提升最快的5年,也是城市变化最大的5年。”盛秋平如此评价义乌启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5年来的变化。


  从一座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到“鸡毛换糖”的大胆尝试,再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一直走在创新和升级的道路上。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则是义乌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契机。


  盛秋平表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任务是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主要是培育更多外贸发展新动能,探索市场国际化发展新路子,探索国际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新模式。“改革让义乌更具吸引力,让义乌商贸更加便利,让义乌更加开放。”盛秋平在采访中一连用了三个更字。的确,5年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在义乌取得了巨大成效,仅在去年一年就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正式确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全国专业批发市场国际化开创了新模式;二是走出了内贸外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三是国际陆港城市基本形成,构建了内陆城市全方位开放的新机制;四是政府自身改革不断深化,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增创新优势。


  “可以拿批发价”“扫码加微信可以直接发货”“我们的产品可以溯源”,各种新潮的科技手段和商业融合,不同肤色的商人连说带比画地洽谈生意……今天的义乌,俨然是一座行走在商业最前沿的城市。


  除了国际范和新潮,这里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规模。目前义乌市场经营面积550余万平方米,汇聚了180多万种商品,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近50万人次,常驻义乌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品销往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到65%以上。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义乌上河图”。


  在改革创新中走向世界


  “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加快供给侧改革,提升商品品质,将无奇不有的义乌商品‘点石成金’,才能确保义乌市场强者恒强。”盛秋平加重了语气。


  如今,义乌已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但附加值不高等仍是义乌商人心中的痛,如何“点石成金”成为决定义乌未来的关键。


  对此,盛秋平直言,义乌已经在行动。针对商品品种齐、提升空间大等特点,义乌正在积极推动小商品制造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搭建创意园、工业设计中心、老火车站1970文创园区、佛堂艺术区等平台;另一方面以饰品、针织、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全力推动商品向创意、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转型升级最根本要靠改革和创新,义乌的改革还在继续。盛秋平表示,义乌下一步将采取四大改革举措:一是以完善新型贸易方式为抓手,努力构建高效便利的国际贸易体制;二是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努力构建陆海联动的开放发展格局;三是以“互联网+”行动为抓手,努力构建内外贸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四是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国际化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


  除了痛点,义乌市场还面临外需市场萎靡、内贸市场分割、电子商务分流等难点。盛秋平表示,义乌将坚持内外贸相促进、线上线下相融合、出口进口相协调,加快市场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义乌从“全球最大批发市场”向“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义乌将加快打造五星级旗舰式市场,加快发展电商物流金融,加快繁荣文化会展旅游,并且加快推动市场、物流、会展“走出去”。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