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资委着力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金国军    时间:2016-05-25





  日前,江西省国资委主任陈德勤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江西省国资委将围绕一个目标,创造两个环境,坚持三三做法,实现九项新提升,扎扎实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改革促进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


  围绕目标创造环境


  陈德勤说,围绕一个目标,即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同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为2020年实现省属国有经济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万亿”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创造两个环境,即必须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和激发企业家创业激情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继续下大力气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创造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条件;要探索建立改革创新容错机制,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培养锻造一批优秀的企业家、管理人才。


  坚持三三做法,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在改革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三先三后”、“三宜三不”方法,即先预热后部署、先试点后推开、先革自己的命,后动别人的奶酪;宜进则进、进而有为,宜退则退、退而有序,宜混则混、混而有效,看准了的不等,看不准的不抢,推进的不拖宕,蹄疾步稳,一企一策、高效有序地推进国企改革。


  陈德勤认为,必须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总结完善原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实现在打造企业独立市场主体等九个方面的新提升。


  打造独立市场主体与监管并举


  在打造企业独立市场主体上实现新提升。严格落实清单管理,国资监管权力清单以外的事项,全部归位于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科学界定国资委和企业、集团公司与子企业的权力边界,在全部出资监管企业推广江铜集团“三自”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做法,落实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推动集团公司依法向子企业放权,增强各级法人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


  在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实现新提升。开展“国资监管提升年”活动,坚持事前规范、事中监控、事后问责,坚决调整、精简、优化国资监管事项,优化监管手段和方式,研究制订“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具体办法,推进省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和内设机构调整工作,推进企业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工作,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制定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管理办法,明确省属国控公司、省投资集团、大成国资公司等三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监管方式和考核办法,2017年底前完成4~5家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组建工作,探索完善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营机制。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改革并举


  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江铜集团、省投资集团、省能源集团、省建材集团、江西国际等企业公司制改造。研究制定省属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暂行办法和董事评价办法,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探索从企业现有管理人员中转任一批外部董事。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建立健全合理薪酬分配机制,合理确定现有经营管理者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扎实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工作,解决好前几轮国企改革社区移交遗留问题,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尚未改制的省属国有企业125个社区移交工作,减轻企业负担,为深化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分类推进国企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加大省属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年底前基本完成省旅游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力争江铜集团、江西国际和省招标咨询集团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上半年完成国泰民爆首发上市,积极推动新余国科、天然气控股等企业首发上市,推动金瑞期货、建工集团、中鼎国际、江西国科等企业股改或上市辅导,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


  在推进市场化战略重组、央企入赣,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按照“盘活存量、培育龙头、引领产业、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深入实施央企入赣工程,到2018年实现80%以上的省属国有资本集中于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目标。抓好8大集团的战略重组。抓好江西报业集团改革和省文化演艺发展集团、省广电传媒集团的组建;改组组建江钨集团,完成全省钨及稀有金属产业重组整合;组建省绿色产业集团,打造全省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整合全省矿产资源,完成矿产资源投资平台组建;组建省军工控股集团,加大军工业务及资产整合并购力度;组建省地产开发集团,整合盘活脱钩移交的存量土地资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金国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