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爆发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牛婧文 王梓    时间:2016-05-20





  随着各大科技创新平台的相继落户,天津滨海新区的科技成果进入到集中涌现期。今年一季度,坐落于天津高新区的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动作不断:先是一举公布了无损检测技术、电液技术研发、智慧水务、纺织品云定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后成立“求是众创空间”,打造新型创新创业联动体系……


  一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十分重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集聚、提升与发展,着力增强创新平台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功能。仅去年一年,天津滨海新区共新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54家,总量已达410家,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形成了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条件。


  各大平台科技成果涌现


  不久前,一场产业化项目路演在浙大滨海研究院举行,智慧水务、中药健康、无损检测、纺织品云定制、养老健康5个项目成功吸引包括浦发银行、天津滨海创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内的8家投资机构的注意,并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可以看出,浙大滨海研究院创新活力十分活跃。


  不仅仅是浙大滨海研究院,据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文芳介绍,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今年一季度依托自动化所多年来在智能技术上的雄厚积累,快速推出了步态识别、探烟探火、无人机监控、光场相机、远鉴系统等10个新产品。其中,中科智能识别院与特卖网站“唯品会”合作研发的女装检索系统已经进入上线试运营阶段;与全球著名生物识别产品制造商中控科技集团正针对远距离虹膜识别、人脸识别开展产品形态的具体研讨。另外,中科智能识别院的发明专利“基于多任务神经网络的人脸检索方法”作价600万元占股20%与博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共建产业化公司的合作意向。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据悉,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早在落户之初就瞄准天津滨海新区产业优势,抓准一个或几个专业领域,着力攻坚克难,力求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浙大滨海研究院作为浙江大学在京津冀地区的“桥头堡”,主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节能环保及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将自身打造成为集产业化、集约化、国际化于一体的科技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高科技企业加速器以及国内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中科智能识别院的研发方向则涵盖智能传感器、全媒体大数据智能处理、多模态智能识别与智能云服务等多个领域,已形成多模态生物特征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多通道视频分析和监控、大数据云计算、先进光电工程实验以及智能识别技术测试认证五大公共技术平台。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重要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取得一批水平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科技成果。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全年有效专利量达36190件,申请专利23967件,名列天津市第一。


  今后天津滨海新区将进一步加快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着力聚集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创办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支持民办科研机构发展,鼓励和引导跨国公司在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中心和试验中心。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