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侯沁    时间:2016-05-13





  合肥新站区,全球首条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自去年12月2日开工以来,项目正在夜以继日推进,确保在2018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安徽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撬动了企业的投资热情,激发了企业创新热潮。据悉,今年一季度,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2.1倍;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2.2%。事实上,合肥新站区的快速发展只是安徽发展现代化工业、加大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去产能、降成本、强供给、促创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聚焦突破,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我们将以工业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推进制造强省、美好安徽建设步伐。”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牛弩韬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


  截至目前,安徽炼铁、炼钢生产企业减少到12家。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五大任务中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与经信部门职能紧密相关。


  牛弩韬强调去产能是结构调整阵痛必须迈过的坎。截至目前,全省炼铁、炼钢生产企业减少到12家,现存炼铁高炉全部为400立方米以上高炉,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达16座。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以来,安徽全省47处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依法依规关闭到位,淘汰落后产能507万吨,安徽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唯一一个关闭全部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的省份。


  中小企业作为企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牛弩韬表示,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也成为了安徽省经信委重点考虑的问题,仅2015年安徽就减轻企业负担近200亿元,成为全国企业负担最轻省份之一。


  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方面,近几年,安徽一些企业开发出了一批国内领先甚至世界先进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如合锻成功研制出15000吨世界吨位最大“双动充液拉深液压机”;应流集团研制的CAP1400核一级主泵泵壳已通过国家验收;蚌埠行星工程机械公司研制的盾构机主减速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培育精品,安徽在积极增加有效供给,主动削减无效供给上,成效明显。在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大新品种、新产品开发力度上,2015年认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新产品47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5%。通过实施工业产品质量专项行动计划,2015年,古井贡酒、保隆汽车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阳光电源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供给侧改革步入快车道


  正在研究制定“五围绕、五推进实施方案”,推动改革落地。


  早在去年9月份,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这不仅是新形势下推进安徽创新、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应时之举,也与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高度契合。


  牛弩韬表示,目前,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五围绕、五推进实施方案”(围绕调结构、稳市场、防风险、提效益、增后劲,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安徽的落地落实。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着力重点、主攻领域。牛驽韬强调,省经信委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加减乘除”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强供给、去产能、降成本五项工作。


  在稳增长方面。今年,将组织开展皖烟、皖酒、皖茶全国行活动,重点办好钢铁、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家博会等10场次以上的产需对接活动,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企业对标诊断服务。


  在调结构方面。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产品、企业、产业升级。重点组织实施技改项目3000项以上,其中投资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确保今年全省完成技改投资6000亿元以上。


  在强供给方面。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增强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二是开展提质创牌行动。三是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


  在去产能方面。未来3~5年,要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压减钢铁产能500万吨左右,使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合理规模,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效益明显回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坚持项目、企业、产业、基地四位一体系统推进。


  工业强国家强,制造业兴则经济兴。《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后,安徽省经信委按照省政府要求,及时着手编制《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并于2015年11月18日正式发布实施。


  《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与《中国制造2025》主旨一致,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与“调转促105行动计划”一脉相承。牛弩韬表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记者了解到《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核心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12345”,围绕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这一个目标。立足两翼带动,即以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两翼,带动制造业发展。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高端制造业发展并举、坚持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两端发展并举、坚持企业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三个并举。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和生产服务化四化发展。实施智能制造、质量品牌、工业强基、科技创新、绿色制造五大工程。


  在产业选择上,坚持两手抓,提出了“12+5”的发展重点。一是在国家确立的10大高端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实际,增加智能家电、节能环保两大行业,形成了重点发展12个高端制造领域;二是明确提出了加快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化工、纺织、食品加工5个优势传统产业,目的是通过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为保障规划的实施和有效推进,我们将坚持项目、企业、产业、基地四位一体系统推进,把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落实到具体项目,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扎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牛弩韬最后说道。(本报记者侯沁)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