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677亿元税收优惠托举“智能制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6-04-26





  随着《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的出台,推动“浙江制造”迈向中高端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国税局共落实相关税收优惠近677亿元。在税收优惠的扶持下,“智能制造”业已成为浙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动机”和“推进器”,引领着浙江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华丽转身。


  “2月29日16时05分,发电功率2.2千瓦,当月累计发电1573.3千瓦时……”嘉兴新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云平台”屏幕,实时监控着湖北随州一块0.04兆瓦屋顶光伏发电板的数据。两地相距近千公里,却无法阻隔“云平台”对光伏电站的监控。


  该公司技术经理缪鹭鸿介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云平台”,该公司可以为全国各地的光伏项目提供集中式的运维管理。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PC端、移动端程序调用云信息,不受物理空间限制地对接入平台的电站进行监控,有效弥补了行业短板。


  该公司财务人员告诉记者,起初他们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没能足额享受这一优惠。当地国税机关逐户上门宣讲政策,该公司近年来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达100余万元。


  在浙江,除了大批像新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样致力于生产具有感知、分析、控制功能的智能产品的企业外,还有不少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正在抢占以智能机器人制造为主的智能生产“新高地”。继掀起“机器换人”热潮后,浙江又将率先诞生许多“无人工厂”。


  位于海宁市经编园区的飞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数字无人工厂的设计研发及制造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冲压机器人,能独自完成上下料工作,工效比2台普通机器人还高1/3,一次送料到加工完成只需5秒,价格比一台普通机器人便宜1/3,只需5万元~7万元。最重要的是,这款机器人懂得协调配合,相邻2台机器人可实现信息互通,4台即可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该公司老总沈建飞告诉记者,去年国家对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后,用工需求大、安全系数低、耗能高、效率低的冲压行业购进智能生产设备的意愿明显增强。


  “帮助企业进行‘机器换人’并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的梦想是实现真正的‘无人工厂’。”他透露,明年8月,他们为一家公司定制的价值2000余万元的“无人工厂”就将交付使用。在这笔巨额订单的成交过程中,税收优惠政策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催化作用。


  去年,《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将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等11个大类,正式确定为浙江省制造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这也标志着“智能制造”已上升为浙江省级战略。


  在“浙江智造”的宏伟蓝图中,如果说智能产品是“坐标点”,智能生产是“纵贯线”的话,那么最为关键、核心的基础设施,就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模式变革了。通过互联网平台的U2U(unistouser,工业系统到用户)模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智能机床就能实时采集来自浙江企业的数据,然后依据大数据的分析做到按加工时间、加工工件、增加价值计费。这一模式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产能的社会化共享,打造工业4.0业务模式样板。


  “在办公室用软件做一个机械模型,只要上网传到接入U2U平台的任意一台智能机床上,就能直接在外地加工成型!”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和浙江赛克思液压有限公司成了第一批“尝鲜”的企业,希望借互联网为企业插上“智能制造”的翅膀。


  浙江省国税局积极引导当地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在第一时间将经营租赁设备的租赁费税务处理方式以及融资租赁设备的加速折旧政策告知广大纳税人,有效促进了产业模式的进化。


  推进“智能制造”,迫切需要来自税收政策的强力支持。浙江省国税局用足用好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发挥其在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方面的叠加效应。


  浙江省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4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6.3,居全国第三,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书写了“中国智造”的“浙江样本”。(陆非凡 王秀峰 本报记者 董晓岩)


  转自:中国税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