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 辽宁再出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6-04-25





  编者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确定,新设辽宁沈大等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辽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为近几年持续低迷的辽宁经济带来新希望。近几年,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东北陷入了增速持续下滑、结构矛盾突出的困境,这其中又以辽宁最为典型——振兴东北已成为中国经济迫切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税收视角透视辽宁经济的发展,用税收这把尺子丈量辽宁经济在转型路上的艰难振兴。


  对于辽宁而言,年初发布的GDP数据,犹如东北天气一般寒冷。2015年,东北三省在GDP排行榜上集体滑落。尤其是辽宁省,3.0%的GDP增速排在全国倒数第一,比山西省3.1%的GDP增速还低0.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6.9%)差距明显。在创下23年以来增幅最低值的同时,辽宁经济总量也下滑至全国第十。“2015年,是新世纪以来辽宁省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表示,2015年辽宁工业经济大幅下滑,企业赢利能力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大幅回落,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东北经济“全面失速”、辽宁经济呈现“自由落体”“断崖式下跌”等说法不时被媒体提起。


  尽管遇到困难,但李希表示:“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状况要客观地看。”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辽宁的税收数据一方面体现出传统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究竟该如何看待辽宁经济现状?辽宁又该如何振兴?


  老工业基地:支柱产业艰难爬坡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有过辉煌。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机床,以及500多项国字号装备都在这里诞生。然而,这位工业老大哥如今的步伐走得十分艰难。


  2015年,从宏观数据看,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8%,利润下降30%;用电量下降5.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7.8%。


  作为工业经济大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辽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成。工业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全省的经济运行情况。然而,目前辽宁的四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和农产品)均面临发展瓶颈。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金字招牌”,几番栉风沐雨,而今蒙尘。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的重要支柱产业,面临利润率低的困境。“尽管辽宁的装备制造业量很大,但是附加值比较低。”他介绍,卖一台机床几千万元,利润却并没有多少;卖一台自有品牌的汽车也就挣几百元。“如何让辽宁装备提质增效,向全球高端产业链升级,让东北装备走向世界,这是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梁启东表示。


  辽宁的另一大支柱产业——冶金业则面临产能过剩压力。201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深处寒冬的一年,钢铁行业全面亏损,产能利用率不足7成。目前,钢铁行业依旧是全省亏损大户。“去年最困难的时候一吨钢仅赚3毛钱,卖4吨钢能赚一瓶矿泉水。现在形势稍微好了一点,卖一吨钢能赚几十元,但和以前仍然没法比。”梁启东说。去产能是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首,实现优胜劣汰已成为2016年钢铁行业的新共识,辽宁钢铁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记者从辽宁省石化协会了解到,随着国内新增炼油产能不断释放,成品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而辽宁地区的炼油产能规模大、市场容量有限,致使各炼厂成品油库存量不断增大。炼化行业成为全省石化业困难经营的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辽宁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有2131家,但为辽宁地方财政创造的效益并不多。原因在于,尽管辽宁的炼油量达到全国1/4~1/3,但多数炼油厂并不属于辽宁省,如中石油、中石化的项目。而隶属辽宁省的炼油厂许多都面临亏损,附加值很低。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近几年通过项目建设、政策扶持,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排在第二或第三,但因为产业链条过短、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使得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发展受限。


  税眼看辽宁:低迷之中呈现亮点


  传统工业的减速,在税收数据中得到了印证。


  从辽宁省国税税收发展趋势看,2015年辽宁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国税税收收入786.5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59.2%,呈现“三降一增”态势。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273.2亿元,下降12.5%;冶金工业完成88.4亿元,下降19.3%;石化工业完成335亿元,下降4.79%(剔除政策性增收因素);农产品加工业完成89.8亿元,增长2%。“从经济税收发展趋势看,四大支柱产业国税收入与经济走势相同,处于下降通道,增长动力明显不足。”辽宁省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传统工业普遍下降的同时,通过税收数据,也能在低迷中发现一些亮点。过去一年,辽宁第三产业增速逐季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新兴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2015年,辽宁国税第三产业税收完成430亿元。2012年以来,辽宁第三产业税收比重逐年上升,已由2012年的26.3%上升到2015年的29.9%。


  事实上,在东北地区,一些创新企业已经开始脱颖而出,发展新动力开始出现。从税收数据中可以看出,新兴产业高速增长成为辽宁经济中的亮点。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国税收入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值税累计增长24.3%;互联网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业等也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新兴产业国税收入2015年实现较快增长,但基数低、比重小,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东北在结构调整中的关键问题是现代服务业的占比小,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足又成为拖累东北经济转型升级最薄弱的部分。”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新一轮振兴:转变观念改进方式


  东北难,于是要找出路、再出发。东北振兴是从21世纪初就已提出的口号,在经历了上一轮振兴后,新一轮振兴承载着结构调整、提速增效的使命,也寄托着人们对这片黑土地的新希望。这当中,辽宁提出要“当先锋、打头阵”。


  勾画蓝图实现新振兴


  2015年12月30日,在跨年之际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被看作是东北地区的一份“新年大礼”。意见指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在此之前,辽宁省已通过《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7项改革、9项结构调整、5项激发创新创业、7项民生举措,力争到2020年,打赢老工业基地爬坡过坎的攻坚战。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成为辽宁振兴的共识。企业发展创新,政府机关也已动了起来。经济的“活”与政府的“放”关系密切。在辽宁,43个部门、87部投诉电话,现在变成一条“12345热线”,受理全部投诉,24小时“不打烊”。重大项目审批时限由275个工作日压缩到40天,取消行政职权事项411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


  “什么样的发展才叫振兴?以前追求规模,追求速度,如今要淡化速度情节追求高质量来支撑着辽宁省的振兴。”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佟志武说。


  这样的观点在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淡化‘速度情结’,不可能也不必要再追求发展的高速度,但我们必须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不解决深层次矛盾,经济质量上不去,也会拖累速度降下来。”李希在辽宁省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紧抓《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中韩FTA协定等国家发展机遇,焕发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精准投资优化供给侧


  春寒料峭,国务院批复的铁西区“中德装备产业园”建设热度不减,德国库卡机器人、德国纽卡特机器人和宝马研发中心等一批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制造企业落地。“产业园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的战略平台,探索老工业基地振兴新路径。”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说。


  存量升级,增量调结构。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动能最大的马车。辽宁当下投资虽然增幅降低,但却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精准发力,围绕市场需求,在优化供给侧上大做文章。2016年沈阳335个牵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将完成投资1220亿元,投资结构在优化,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数量同比将增长5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


  改革创新振兴新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东北振兴需要创新驱动,尤其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方面进行创新驱动。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挖掘创新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发动机”。


  辽宁省积极申报、争取建设沈阳、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共性、专业、综合服务三类创新平台,构建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扶持企业发展。2015年18家企业在港交所、上交所和新三板上市、挂牌。沈阳市紧抓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契机,努力打造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重大创新需求,强化科技计划支撑引领,部署了139个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其中,用于集中支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装备等的项目和资金,分别占全部项目和资金总数的41%和70%。


  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目前,辽宁省拥有两院院士5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表示,中科院在辽宁省有4家研究所,研究领域涉及先进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和化工等,都与辽宁工业发展非常契合。“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市各级政府支付中科院驻辽4个研究所发展的建设科研经费达4.4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


  结构优化提升竞争力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是振兴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辽宁的规划中着重提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扶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和重点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把发展旅游产业做为新常态下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辽宁要当先锋打头阵。“辽宁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认为,辽宁正处在东北振兴和转型发展的机遇期,沈阳和大连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区域,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将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结合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较快速发展,对周边地区也有辐射带动作用。(张凤瑞 王锐 本报记者 王红兵)


  转自:中国税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