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崔彩凤    时间:2016-04-01





  “初步核算,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增加值5557.4亿元,同比增长12.2%,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收入占比71.6%,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在日前召开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园区工作会暨“双创”经验交流会议上,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表示,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和动力转换,战略支撑力、创新引领力、辐射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在创新引领方面,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70余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政策创新引领全国。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北京市1/5。创业呈现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等六大新趋势,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万家,中关村创业大街日均孵化企业4.9家,成为引领我国创新创业的新地标。在辐射带动方面,中关村核心区功能强化,中心城区分园加快转型升级,郊区十园经济增速是示范区整体的2倍。跨京津冀的科技创新园区链初步形成。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企业“走出去”进程不断加快,已累计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571家,全年发起海外并购36起,同比增加15起,并购金额525.5亿元,中关村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据悉,“十二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各项目标圆满完成,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现了“四个突破”:


  一是引领支撑首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9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请量较2010年翻两番,创制标准增长2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保持在60%以上,高精尖经济结构初步形成。在首都创新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初步实现由“示范引领”向“引领支撑”的转换。


  二是发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田作用实现新突破。实施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十余项政策推广至全国。建立了部市会商、院市合作、军地融合等工作机制,形成了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由单一领域、碎片化改革向系统性全面创新改革的初步转变。


  三是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新突破。探索形成了六大要素、三大环境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国家部委支持下,建设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车库咖啡、创新工场等创新型孵化器纷纷涌现,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创业进入新时代。


  四是提高全球影响力实现新突破。小米、滴滴、58同城等企业在中关村诞生并迅速成长,成为移动互联网和分享经济时代的领跑者。百度、京东入围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联想、中芯国际、紫光、京东方等企业,跻身所在领域世界前列。


  据了解,“十三五”是中关村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决胜时期。根据规划,未来,中关村将在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强化“六大功能”、紧盯“一个中心”。“六大功能”包括:进一步强化中关村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原始创新重要源头和自主创新主要策源地、科技创业首选地、新经济引领地、制度创新示范地、创新思想文化发源地的功能。


  “一个中心”即紧紧盯住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目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质量明显提高,创新环境更加优化,科技创业高度活跃,重点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形成,对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创新共同体的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球创新影响力进一步显现。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规模达到10万亿元,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力支撑,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更好示范引领作用。(记者崔彩凤)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