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从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快步行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6-01-07





  2014年,浙江省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达到10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88%,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为16.1%,居全国石化工业排行榜第五位,《浙江省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提前成为现实。2015年1~10月,浙江石化行业总体稳中有进。可以说,“十二五”的5年,是浙江省全面转型升级、从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转变迈入实质性阶段的关键5年。


  5年来,浙江省石化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面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行业布局更加合理。浙江石化工业逐步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转向精细化、绿色化发展轨道。5年来,浙江省采取了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污染企业、整体搬迁入园等强硬手段,使原来小、散、乱的行业状况得到了根本改观。目前,全省列入搬迁的化工企业均已入园,园区建设蓬勃发展,其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园区、衢州高新技术园区、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等被命名为国家级技术开发区,此外还有大榭开发区、台州原料药生产基地等一批省级开发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通过大规模搬迁和整治提升,石化企业“远离淡水源头、远离居民密集区,向沿海聚集,向园区集中”的目标已初步实现。


  这些石化园区打造绿色安全型产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如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契机,着力打造绿色园区,同时加快创新管理模式,引进国际先进的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帮助企业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大榭开发区高起点引进项目,深化补链拓链和转型升级,培育轻烃化工产业链,同时积极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产业链,已建成万华工业园、中海油大榭石化产业基地、三菱化学产业园区等3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园中园”。


  其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浙江的石化基础原料、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三大板块同步推进,促使石化产业结构逐步从传统化工为主向以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为重点的结构转变。浙江基本形成了宁波化工区以炼油化工一体化、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和下游化学品制造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产业,嘉兴乍浦以有机硅、工程塑料、合成橡胶、石油化学衍生品为主导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巨化与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此外,以专用精细化学品著称的杭州湾上虞工业园,产品涵盖染料、医药原料药、农药及中间体、含氟类化学品、液化剂和各类助剂、添加剂等。


  在高新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浙江的合成氨、电石、烧碱等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得到削减,发展速度得到有效遏制;一批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和致癌有害染料产品停产禁售,一批落后装置和低端产业被淘汰出局。


  再次,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提升。目前,浙江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石化科技创新机制已初步建立。据统计,浙江石化行业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余个、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550余家,科技创新实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得


  行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还体现在各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增强上。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稳产高产,2300万吨炼油装置综合效益一直名列国内同类企业前茅,智慧工厂建设稳步推进;巨化集团公司明确以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为发展方向,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蝶变;华峰集团公司的新材料、氨纶、聚氨酯产业配套优势显现,新型聚氨酯保温材料实现产业化;全国环氧乙烷龙头企业三江化工的大型环氧乙烷、表面活性剂、乙二醇、甲醇制烯烃项目顺利投产;浙江新安化工的草甘膦、有机硅循环经济得到了更加深入地发展和提高;浙江新和成的聚苯硫醚、高温尼龙开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旭表示,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浙江离真正意义上的石化强省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缩小发展差距,将是“十三五”全行业的核心要务。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