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力“制造”变“创造”


时间:2016-01-06





  作为我国科教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指出,北京将实施重大战略计划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北京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

  北京工业起源于明清时期,但发展一直缓慢。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自这一年起,北京工业从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转向高精尖经济结构。

  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北京工业转型,实现从“北京制造”到“北京创造”的转变?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给出了答案:北京工业需要对接区域,强化创新优势。

  《行动纲要》明确,为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北京将全面实施“三四五八”战略计划,即通过“关停淘汰一批、转移疏解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再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把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标准创制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发展创新前沿产品、关键核心产品、代表制造业服务化的集成服务产品等五类高精尖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实施八个新产业生态专项,包括集成电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以推动产业开放式对接。

  比如,针对北京存在缺“核”少“芯”的问题,到2020年要实现芯片设计能力达7至10纳米,扶持培育制造、装备领域各一家企业进入世界前三;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专项中,到2020年将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等关键技术突破。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表示,目前京津冀存在产业同构、分工重复、协同性低等问题。三地要错位发展,突出北京的创新优势。

  他说,北京要“去制造化”,而不是“去制造业”,北京的重点是产品创造环节,主攻方向是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和创新部分。与此同时,“北京创造”不等于创造活动全部在北京实现,是要跨区域协同发展,在京津冀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跨区域产业创新网络。

  “让创新要素最大限度在北京集聚”,张伯旭称,到2020年,北京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要大幅增强,2025年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新格局。(杜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