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推动“三个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张鹏 蒋维胜    时间:2015-12-14





今年9月15日,国内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渝新欧”迎来了第一批跨境电商出口货物。这批包括200多种汽车、摩托车配件及整车的货物,承载着“重庆制造”的发展期待,由重庆沙坪坝区出发前往俄罗斯。这意味着,“重庆制造”在进军全球的道路上发起了新的攻势。

近些年来,在重庆市质监局等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全市上下自觉学习领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等一系列重要质量论述,进一步转变质量观念和质量结构,延伸、创新质量的产业链,加快形成从树立质量意识到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检测机构、规范执法队伍、提升质量培训、加强质量宣传的完整生态链,使之覆盖到每个行业、每家企业、每种产品,全面推动“重庆创造”、“重庆质量”、“重庆品牌”再上新台阶。

正因如此,“重庆制造”如雨后春笋,爆发出强大的竞争力,为重庆贴上了“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等标签,促进重庆经济向更高水平跨越。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52.67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居全国第一。

尖端项目领军 “重庆创造”蓄势待发

在依山而筑、以“立体化”著称的重庆主城,轻轨爬坡上坎,穿越高楼和大江,构建出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交通网络,形成罕见的震撼风景,更成为重庆一张珍贵的城市名片。

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已全面掌握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核心技术,建成国内首个单轨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并且正在向韩国、巴西、泰国等多个国家输出技术。

据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重庆单轨交通的技术最初是由国外引进,但在进行了大量研发创新后,重庆全面掌握并发展了单轨交通技术,包括单轨系统车辆、道岔和轨道梁三大核心技术,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直到2004年,全世界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标准。重庆探索编制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成为了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也成为建设部行业标准,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跨座式单轨交通标准体系。

“重庆创造”单轨交通走出去的步伐已是势不可挡。今年3月,重庆华非云通讯公司与印尼方面签定了印尼大万隆地区5条轻轨线路建设的商务合同,拿下一个总金额达300亿元的大单——而在不到4年前,这还只是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的“微企”。

过去的5年,“重庆创造”遍地开花,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一大批尖端项目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军。例如,西南铝成功轧制出宽幅为4000毫米的超大规格铝合金板材,填补了此前我国不能生产大规格板材的空白,突破了国外对超大规格铝合金板材加工尖端技术领域的封锁;重庆机床集团自主研发的YZ3120CNC系列数控滚齿机在国内率先掌握了绿色、自动、高速、高效数控滚齿机成套关键技术,成为2014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中30项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之一;长安集团自主研发能力多年位居国内汽车行业第一,旗下自主品牌产品长安CS15、悦翔V7等市场表现抢眼,今年或将成为首个年产销突破百万辆的中国乘用车品牌;重庆制药企业自主研发的抗糖尿病新药苯甲酸复格列汀和抗肿瘤新药Pan-HER抑制剂,以32亿元转让海外市场权,卖出了当年中国企业自主研发项目转让的最高价;重庆邮电大学自主研发的“行者一号”机器人突破机器人节能行走的关键技术,成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四足式机器人……

未来5年,将成为“重庆创造”繁茂极盛的5年。今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将以“1+X”的方式,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推动重庆更好发展。与此同时,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正加快布局发展,多方政策联合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渝北区、璧山区等多个区县积极打造创新型城市。

跨越“十二五”,步入“十三五”,“重庆创造”正蓄势待发,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支撑经济跨越 “重庆质量”全面提升

2000年前后,中国摩托车企业集体进军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曾一度高达90%。后来却因卷入价格战,产品质量下滑,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被东南亚市场拒之门外,“惨败”而归。

这一惨痛教训,被商业界视为品牌失败的经典案例,甚至被国内多所大学列入MBA教程。

有了前车之鉴,重庆摩托车企业纷纷将质量和品牌摆在了首要位置,走上了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谈到中国摩托车的“东南亚惨败”,中国嘉陵集团董事长洪耕直呼“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把民族给卖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发出了“不抓质量、天诛地灭”的呐喊;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总结出“质量比什么都重要,来不得半点疏忽”的训诫……

正因为坚持多年创新技术、提升质量、塑造品牌,重庆摩托车才顺利通过“渝新欧”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为企业发展带来“第二春”。

2014年,重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位居全国第九,进入中等竞争力阶段。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在质量上倾注的心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培育企业,狠抓品牌发展,以市长名义设奖,鼓励企业提升质量、建设品牌。目前,“市长质量管理奖”已续开展五届评选表彰工作,长安汽车、西南铝业等获奖企业均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作为“重庆质量”的守护者,重庆质监系统将服务企业作为建设质量强市、助推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

“质量强企是质量强市的基础,是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建设质量强市必须从质量强企做起。”在重庆市质监局局长张宗清的带领下,重庆质监系统大力指导帮扶企业提升质量、建设品牌。指导2316家规模以上企业推行各类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全市规上企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覆盖率达到81.5%;推动争创127个国家级优秀QC小组成果和质量信得过班组;北部新区成功申报全国仪器仪表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南岸区成功申报全国商旅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武隆县成功申报全国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知名品牌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质监局还积极服务重庆重大战略项目,勇于担当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比如,积极服务“渝新欧”项目建设,第一时间争取到汽车“大3C”检测资质,保障了渝新欧新干线开通后入关车辆的顺利检测,为推动重庆建设内陆首个整车进口口岸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展重庆西部物流园标准化试点建设,使其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升,增强了“渝新欧”起点的物流服务能力。

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指引下,重庆经济正搭载对外开放的风帆升级跨越,而“重庆质量”就是最强有力的支撑。

融入国家战略 “重庆品牌”布局全球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摆下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制造”的行动纲领,经济发展将翻开新的篇章。

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最大工业城市、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对此,《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在过去5年里,重庆按照中央要求,初步建成了内陆开放高地,同时拥有3个国家级交通枢纽、3个国家一类口岸、3个保税区。“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亦是国家重要的铁路枢纽,内陆铁路一类口岸,旁边有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果园、寸滩等港口是内河航运枢纽,同样是一类口岸,有寸滩保税区;江北机场作为国家航空枢纽,也是内陆一类口岸机场,有两路保税区。

依托3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围绕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任务,重庆正在搭建起“重庆制造”进军全球的舞台,而作为“主演”的“重庆品牌”也正在紧张地布局当中。

围绕重庆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永川区已聚集至少75家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企业,成为全国重点发展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位于重庆高新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凭借技术优势在今年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批3万部量产石墨烯手机;渝北区除拥有以长安集团为首的汽车生产基地,还着力打造中国版“硅谷”仙桃数据谷,建设临空都市区;长寿区引进巴斯夫建设全球最大的MDI基地……

据重庆有关方面介绍,重庆正着手准备建立全球的重庆商品销售网络,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庆市的33个友好城市等,布局100个点,把重庆的产品销往全球,也把全球的商品引入重庆。由此,“重庆制造”踏上了进军全球的新征程。(张鹏 本报记者 蒋维胜)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