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宣布10年基本建成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作者:沈则瑾    时间:2015-10-15





上海市政府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20年,上海临港地区初步建成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同一天,临港地区管委会举行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政策推介及项目签约活动,2个政府合作项目、6个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3个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平台和8家新引入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和项目签约,中航商发临港智能工厂等6家企业获智能制造试点授牌。

  据临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鸣波介绍,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临港行动方案是今年7月开始编制的。经过前期12年发展,临港地区已初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和城市功能框架,有基础、有条件和有能力代表上海,在全国率先建成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基地。

  今天发布的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临港行动方案提出要以前沿引领、跨界融合、重点突破为原则,坚持远近结合、统筹推进,把临港地区打造成为辐射带动长三角、服务我国制造业能级提升并在全球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代表国家增强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方案提出,到2020年,临港地区将初步建成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被评定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若干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生产过程智能高效的智能制造样板工程,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智能制造竞争的战略高地。

  到2025年,临港地区将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输出的重要创新基地之一。将基本形成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具备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的能力;基本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产品、服务具备全球竞争力;基本形成智能制造人才高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产学研合作紧密。

  为将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落到实处,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24条行动措施,分别为着力构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智能协作;着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智能制造跨界合作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化产业发展网络;着力强化智能制造人才保障,推动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着力加强智能制造金融支持,建立完善多元化创新投资体系;着力做好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推动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方案还结合临港地区实际,从支持平台建设、首台突破、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人才集聚等方面,研究制定了10条配套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引导基金;在临港建设的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检测检验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工业数据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展示体验平台等,按平台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总额最高5000万元;在临港投资的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达到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要求的,按照企业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最高1亿元;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突破、示范应用和系统集成。对在临港经过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具有知识产权的装备、系统和核心部件首次取得市场业绩,给予无偿资助或保费补贴。无偿资助比例不超过首台装备销售合同金额的30%,最高3000万元;支持人才集聚。实施临港智能制造人才安居计划,对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智能制造人才,可优先享受居住证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和直接落户政策,为其提供在临港就医、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和优质优惠的家政服务。(记者沈则瑾)

来源:中国经济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