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时间:2014-08-12





  今年以来,在安徽省经信委的关心指导和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马鞍山市经信委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稳增长政策落实兑现,着力加大规模以上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良好势头。记者日前采访了马鞍山市经信委主任刘荃,请他就马鞍山市上半年工业经济及下半年任务和目标发表自己的见解。

  刘荃说,第一,规上增加值攀新高。6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67亿元,同比增长13%;1~6月全市工业完成规上增加值301.2亿元,增长13.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三位。

  第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我市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3项,当年计划投资258.48亿元,1~6月累计完成投资139.28亿元,超序时进度4个百分点。全市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1个(其中市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112.9亿元,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其中市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56.7亿元。

  第三,规上企业和民营经济有序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自工商登记改革以来,我市每日新增注册企业达16户,截止到6月底,全市新登记内资企业1907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72户,增长128%;新增注册资本51.12亿元,同比增加34.26亿元,增长20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户(占全年目标任务72%)。

  第四,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稳健发展。重点骨干企业涉及的21个行业中,食品、机床及刃模具、汽车及零部件、电器器材、节能环保等14个行业保持增长,食品行业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增速超过20%。马钢逐步企稳,为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石。1~5月在全市878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生产同比增长的企业为650家,增长面为74%,为工业经济较快发展起到强力支撑作用。

  第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1~5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99.01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全部规上工业高9.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9.8%,比上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倍增计划

  在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时,刘荃说,全力聚焦工业,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倍增计划。工业经济倍增计划出台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召开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会议,通报了一季度倍增计划工作落实情况,讨论了季度工业经济指标公布制度,对申报指南编写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各项工作按照倍增计划安排有序推进。重点产业方面:积极为马钢申报现代轨道车辆新材料及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谋划机器人项目,编制马鞍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设计方面:成立必拓、金晟两家工业设计公司,并已开展业务;与上海木马公司就组建我市设计中心洽谈合作,目前方案正处论证阶段。科技创新方面:成功发放首批企业创新券;举办我市成形装备产业产学研对接会、银企对接会。

  深入服务企业,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服务企业“三清一好”,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一批具体诉求的解决和妥善处置,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聚焦融资难题,破解发展瓶颈。及时兑现财政支持各类企业发展资金,重点落实帮扶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和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奖励的意见。

  加强运行调度 强化项目建设

  在谈到下半年的工作目标,刘荃告诉记者,首先围绕完成全年目标,继续加强运行调度。抓好骨干企业运行监测,发挥好政策效应,抓好新增规模企业申报。

  其次围绕扩大有效投入,强化项目建设。跟踪落实好重点技改项目推进工作,突出重点抓好全市纳入调度的575项、总投资406.35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加大重大项目推进督查力度,重点对已获得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进行督查,确保项目按计划内容实施。高度重视重大工业项目前期谋划,深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公交、人才、生活设施等配套建设,增强园区招商吸引力。抓住珠三角、长三角电子信息类企业加速转移的大好机遇,加强与港、穗、深、莞等地区相关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对接,着力引进旗丰供应链等核心交易企业落户,不断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发展。

  再其次围绕聚焦工业,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深化工业倍增计划有关实施细则。完善技改贴息、科技创新等具体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市级财政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工作的推动、牵引作用,夯实倍增计划实施基础。实施倍增计划月度通报。加强县区发展工业经济考核调度,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工业积聚,强化加快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组织各载体之间相互观摩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比学赶超。开展倍增计划效果评估工作。 (本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王黄来 张文胜 鲍恩喜)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