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化工园区建设展露“差异化”


作者:徐红    时间:2013-12-24





  提起河北的石化园区,我们不禁会想到曹妃甸石油化工基地、任丘石化基地、沧州石化产业基地、石家庄经济循环园区等石化园区,这些园区基地承载着河北甚至国家大型石化重点项目。近日,记者在走访河北各地化工园区发现,还有一些化工园区,在某个特定发展产业内却独具特色,亮点纷呈,在循环经济的发展链条上独具典范。

  磁县经济开发区:煤焦油深加工 向精深化要效益

  11月20日,位于河北磁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中化鑫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年洗油分离项目正式开工奠基,这意味着磁县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正式拉开帷幕,标志着磁县煤焦油精深化发展掀起新的高潮。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一期5万吨/年洗油分离项目,总投资2.75亿元,主要从洗油中提取萘、喹啉、吲哚、炭黑油、中质洗油等精细化工产品。

  “为了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中化河北有限公司与上海鑫宝煤化能源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河北中化鑫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煤焦油产业链上越精深,产品附加值就越高,园区与企业就越具有竞争力。”磁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檀国仁介绍说,“过去,磁县煤炭直接销售,或者用来炼焦,不仅产品附加值低,而且炼焦副产品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这就迫切需要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开发下游产品,向精深领域进军。因此,在磁县一片荒岗丘陵地上,园区于2008年底正式开始建设。”

  据介绍,最早进入园区的是退市入园的磁县鑫盛与河北裕隆两家焦化企业。磁县经济开发区依托区位、交通、水源、电力、煤炭、劳动力六大优势,吸引来了中化集团、上海鑫宝集团、江西黑猫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了以煤焦油、煤气综合利用、苯和精细化工为主的四个产业链条。目前,园区签约项目已累计投资300亿元,入驻企业16家,8家企业14个项目竣工投产,焦煤油深加工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的实施,形成了现代高端化工产业格局,使开发区内产业链条得到补充完善延伸,并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利用央企的名牌效应,引进实施一批对当前有拉动、长远有支撑、链条能延伸的大项目和好项目,提高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向高新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檀国仁表示,延伸产业链条,向精深化要效益,磁县经济开发区还将进一步加快精深化建设步伐。

  冀衡循环经济园区:以消毒剂产品为龙头 带动基础产品集群发展

  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由河北冀衡集团一手打造,2005年建于衡水武邑,同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也是河北省化工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目前,该园区通过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验收。

  目前冀衡循环经济园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的消毒剂生产基地。几年来,该集团围绕这一主导产品,与中国平安、山西晋煤、四川金象、河北东华等多家企业合作,搭建了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者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建设了一个龙头产品消毒剂带动基础产品集群发展的产业园区,并通过龙头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带动各基础产品形成成本降低、能源节约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态产品集群,形成了化工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长效运行机制,增强了竞争优势。

  据园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介绍,园区企业上下游产品链接时,尽可能使上游产品保持其原有的气态、液态及湿品等物理状态,并直接用于下游产品的生产,以减少冷冻液化、降温固化、干燥脱水、包装运输、升温融化气化等中间过程,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同时,在各产品间进行网状嫁接,将一个产品生产系统中产生的低浓度废弃物,嫁接到生产该物质的生产系统中进行提浓循环利用或引入其他生产系统中综合利用,或将某个产品产生的废弃物变为另外一个产品使用的资源,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综合治理,消除环境污染。“园区内各企业以降低供求成本为动力,形成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分配机制,并通过相互参股,以资产为纽带形成相互参与机制,使园区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协调运行机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渤海新区:完善人才举措 广纳各方贤才

  近年来,渤海新区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的原则,规划了260平方千米的产业聚集区,倾力培育石油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和港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临港产业。

  而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人才支持,长期以来,渤海新区着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并制定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措施,广纳各方贤才。

  “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渤海新区一直坚持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一直致力于‘人才特区’建设,充分用好‘人才特区’招牌,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据渤海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举措的出台与实施,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和科研院所入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据介绍,渤海新区目前共聘请各类专家顾问107人,建立创新创业团队12个,引进包括博士、研究生等专业人才157名,并为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费,免费居住专家公寓,还在黄骅新城内规划了16.2平方千米土地建设企业总部办公、公寓和科研机构场所,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一流服务。

  同时,渤海新区积极开展“订单教育”,实现学院教学学科设置与新区主导产业的对接,为驻区企业提供充裕的后备人才。目前,新区已引进本科院校8所。其中北交大海滨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已建成并实现招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波兰新松奇商学院正在抓紧建设,北京林业大学现代技术学院及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等4所大学建设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本报记者 徐红)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